当前,全国玉米正进入收获期。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的背景下,玉米手工收获比重越来越低,机械化收获比重越来越高,目前机收率超过80%,但相比于手工收获,机械化收获损失较大。要树立“减损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意识,减少机收环节损耗,确保秋粮颗粒归仓。主要技术有:
一、选用适宜的玉米作业机具
1.做好机具维护和检查。作业季节前,玉米联合收获机要做好充分的保养与调试工作,使机具达到最佳工作状态,确保机具在整个收获期能正常工作,预防和减少作业故障的发生,提高收获质量和效率。
2.按行距选择匹配机具。根据种植行距选择匹配的收获机割台,种植行距与割台割行中心之间的差别在±5厘米以内(宽幅多行收获时应保证种植行距与割行中心距差别在±3厘米以内),超过此限则应更换割台适宜的收获机。
3.按品种穗位高调整收割高度。根据品种穗位高确定合适的收割高度,降落割台到合适位置(使摘穗板或摘穗辊前部位于玉米结穗位下部30—50厘米处)。
二、按品种特性选择合适收获方式
玉米收获方式分机收果穗和机收籽粒。
1.果穗收获:对种植中晚熟品种和晚播晚熟的地块,玉米籽粒含水率一般在25%以上时,应采取机械摘穗、晒场晾棒或整穗烘干的收获方式,待果穗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或东北地区白天室外气温降至-10℃时,再用机械脱粒。
2.籽粒直收:对种植早熟品种的地块,当籽粒含水率降至25%以下或东北地区白天室外气温降至-10℃时,可利用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直接进行脱粒收获,减少晾晒再脱粒成本。
三、按成熟度选择收获时期减少损失
玉米适期收获可增加粒重、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过早或过晚收获将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1.按成熟度确定收获时期。玉米成熟的标志是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变黄,苞叶干枯成黄白色而松散,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微干缩凹陷,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现黑帽层,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玉米收获适期因品种、播期及生产目的而异。
2.按天气状况确定收获时间。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确定适宜收获期,合理安排收获顺序,做到因地制宜、适时抢收,确保颗粒归仓。如遇雨季迫近,或品种易落粒、折秆、掉穗、穗上发芽等情况,应适当提前收获。
四、按玉米田间长势确定机收方法减少损失
1.在较为泥泞的湿田中,选择好天气调整收割机作业参数。应提前2-3天排干田中积水,收割时间最好选择晴天、空气干燥的时间段以减少损失。若仍有积水或土壤湿度大的地块,宜选用履带式收获机,防止陷车。
2.针对倒伏玉米,选择适宜的机具和作业方式。收获倒伏玉米宜选用割台长度长、倾角小、分禾器尖能够贴地作业的玉米收获机;对于倒伏方向与种植行平行的玉米植株宜采取逆向对行收获方式,并空转返回,有利于扶起倒伏玉米进行收割;对于倒伏方向不一致的玉米植株宜采取往复对行收获作业方式。作业时收获机分禾器前部应在垄沟内贴近地面,并断开秸秆还田装置动力或将该装置提升至最高位置,防止漏收玉米果穗被打碎,方便人工捡拾,减少收获损失。收获作业时应适当降低收获速度确保正常作业性能,及时清理割台,防止倒伏玉米植株不规则喂入等原因造成的堵塞,影响作业效果加大作业损失。
五、选择适宜作业行走路线和速度减少损失
1.选择适合的行走路线:玉米收获机作业时保持直线行驶,避免紧急转向。在具体作业时,机手应根据地块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转弯时应停止收割,采用倒车法转弯或兜圈法直角转弯,不要边收边转弯,以防分禾器、行走轮等压倒未收获的玉米,造成漏割损失,甚至损毁机器。选择正确的收获作业方向,应尽量避免横向收割,特别是在垄较高的田块,横向收割会造成机器大幅度颠簸,进而加大收割损失,甚至造成机具故障。
2.选择适合的作业速度:根据玉米收获机自身喂入量、玉米产量、植株密度、自然高度、干湿程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应保证前进速度与拉茎辊转速、拨禾链速度同步,避免不同步造成的割台落穗损失。通常情况下,开始时先用低速收获,然后适当提高作业速度,最后采用正常作业速度进行收获,严禁为追求效率单方面提升前进速度。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