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在海门区常乐镇颐生村村北部“花漾常乐”河西绿廊里,种植的金边黄杨、红叶石楠、月季、柳树等植物花繁叶茂,与村里打造的特色庭院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花园融合家园,家园点缀花园”的生态宜居之景。这些得益于该村对原有菜园、村落、沟河等进行了全面梳理,整治,实施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
公共空间治理关乎群众切实利益。今年以来,海门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组织推动有力度。各区镇均成立了工作小组,召开专题推进会,扎实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相关区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和分管建设工作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协同部门和各村书记为成员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小组,制定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道路、沟河、集体资产资源等专项调查摸底小组。
摸排整治有成效。各区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镇村集体资产资源摸排调查,绘制了“一张图”、列出“一张表”、确定“一张责任清单”。常乐镇梳理治理项目15个,通过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预计增加耕地约200亩;三棚改造、河道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三星镇累计清除占用河道搭建鸡鸭棚295个,拆除违规搭建河房184处、占用河岸厕所287所,清理占据道路护坡行为13处、占据公共绿地违规建设水泥场地6处。余东镇排查闲置集体土地46.38亩,计划建设少数民族风情园;治理农村三棚“散、乱、破”219处;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增加集体耕地160亩、增加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海永镇着重沿河、沿路公共空间治理,共拆除三棚等建筑1200平方,为环境提升项目腾出空间。临江新区积极盘活破旧闲置老村部实施省级保鲜冷库项目,预计每年可获租金20万元;开展泯沟整治增加土地面积约50亩,可增加村营收入5万元。
示范试点有亮点。今年,海门街道振邦村、常乐镇颐生村、余东镇富民村列入南通市级公共空间试点村。各试点村示范先行,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发展特点制定详细推进举措,全面开展了治理工作。海门街道振邦村将公共空间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民住房改善等工作相结合,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租闲置房屋增加村集体收入近30万元。常乐镇颐生村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与特色产业项目相结合,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创办新型合作农场、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新亮点。余东镇富民村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与“三棚”整治、“四园”建设相结合,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
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有利于理顺农村各方利益关系、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海门区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督促区镇加强入村工作指导,协调解决整治中的问题,统筹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撰稿人:林文丽)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