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30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通讯员 谭睿)日前,重庆市石柱县临溪镇海拔1100米的南峰村忙碌了一天的崔炳武老人刚回到家,又听到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唠叨:“错了、错了,老崔,剩饭剩菜属于厨余垃圾,不能放在其他垃圾桶里,要单独放……”
“垃圾分类”这个词在南峰村已不陌生,家家户户配备了分类垃圾桶,村民“打卡”分类投放垃圾已成为生活新时尚。
创新分类工作新思路
一条路走到黑不行,思路不转变也不行。僵化的思路、固定的模式、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在前期严重制约着南峰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村“两委”干部不止一次为这事挠头。
遇到问题总要解决,可怎么解决呢?这个问题一段时间成了南峰村“两委”干部讨论的重点。
“换个角度思考,假如我们是村民,像这样的工作思路咱们能不能接受?”在这样的反思中,南峰村干部开始转变工作思路,围绕郎家槽组和阳光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立两个垃圾分类示范点,以“回收”和“厨余”为主题,更新宣传标语,营造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氛围。
思路的转变,垃圾分类工作变得更接地气,渐渐的有更多的村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配齐垃圾分类硬件设施
“村上统一发垃圾桶了,请各小组的村民尽快来领取。”前不久,南峰村垃圾分类指导员就和村干部将新购置的垃圾桶搬运到集中分发点。
清点、记录、分发等这些冗杂的工作,指导员都做得井井有条。待人员到齐了,她便开始介绍:“这叫分类垃圾桶,今天免费发给大家。这个分类垃圾桶跟我们以前使用的垃圾桶有两个不一样的地方:一是它有盖子,丢弃的垃圾易散发臭气,用盖子盖上就好得多了;二是它有两个格子,两个格子外分别印着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指导员风趣幽默的讲解,拉近了与村民间的距离,也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这次免费发放的垃圾桶,除了发放到各家的24升家庭装外,还在村民居住集中区配备10组60升的投放桶,方便大家集中投放。大家在垃圾分类放置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找我咨询,村“两委”也会定期给大家培训,希望大家把分类垃圾桶用好。”村党支部书记给村民们不断打气。
生活垃圾分类见成效
“没有进行垃圾分类之前,各种垃圾都倒在一起。特别是夏天,各种蔬菜、瓜果垃圾一两天就腐烂了,堆在垃圾桶里臭气熏天,每次清运垃圾戴两个口罩都还闻得到大股臭味。”临溪镇农村垃圾收运负责人说,现在好了,垃圾分一分,臭气少八分,收运垃圾完全无压力。
不仅如此,垃圾分类还改变了好多村民的精神面貌。阳光组的村民黎昌财是变化最大的。据介绍,以前他是一个生活较随意的人,现在能主动收拾屋子、打扫卫生,还会对垃圾分类,家里的环境卫生变好了,整个人的精气神也足了。
垃圾分类带给南峰村的不仅是环境卫生的改善,更提升了村民们的精气神,增强了广大村民干事创业的激情。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