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资讯 -> 热点话题
为了让武汉市民吃上放心好吃的菜,他们有高招 | 探寻湖北蔬菜黑科技
时间:2021-11-01 15:14:55来源: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作者:佚名

  武汉市蔡甸区是蔬菜大区。今年以来,湖北省蔬菜办公室组织包含蔡甸区在内的15个县(市、区)示范推广蔬菜“三减三增”提质增效主推技术,发力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示范推广新优品种。围绕蔬菜产业减施增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推广,蔡甸区走出了一条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现代农业技术协同推广新模式。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蔬菜不长”破题

  金秋10月,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味道。武汉市蔡甸区七沟河特色蔬菜基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

  

  武汉市七沟河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金文展示种植的生菜

  武汉市七沟河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金文:“我们承包流转土地607亩,种植品种主要是白菜、生菜、上海青,每亩产值达到16000元,产量达到12000斤,可以种6茬,主要供应武商超市,白沙洲市场。”

  武汉市七沟河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前几年,由于没有技术指导,蔬菜产量一直提不上去。

  

  学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李金文:“一回种4个棚子,有一个棚子每次种下去都不长,同样施肥施水,种子都是一样的,就是不长。后来专家请过来,把土壤一检测,缺两种元素,教我们怎么改良,又给我们测土配方施肥手册,我们按这个要求,基地每个员工一人一份,现在做的比较好。”

  在专家的指导下,李金文建设了600多亩“三减三增”设施蔬菜核心示范基地,通过开展蔬菜新品种对比试验,探索设施快生菜高效栽培模式,规模发展鸡毛菜、生菜等一批新品种。

  李金文:“以前种常规的冬瓜、薯尖,既没有产量又没有经济效益。后来通过专家给我们指导,2019年开始种快生蔬菜。以前自己盲目种植,一茬产量只有1600斤,通过专家指导后,产量达到2200斤,平均一年可以种6茬。”

  提质添绿助力蔬菜走向高端市场

  对大多数种植户来,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8、9月以来,由于降水偏少,易引发病虫害的发生,但位于蔡甸区的湖北博茂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三减三增”主推技术示范基地的小番茄、瓠子等蔬菜却长势不错。

  

  湖北博茂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火金展示种植的蜂柿小番茄

  湖北博茂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火金:“通过农业部门,气象部门,专家组提前进行预测预报,减少损失。基地主要是有机蔬菜生产,我们有500亩,每年产值在500万元左右,产量平均划到4000斤,主要供应武汉市商超和高端社区”

  在推动蔬菜增产、增收、增效,减肥、减药、减工提质增效技术推广过程中,张火金通过技术培训,学到不少。

  张火金:“2016年以前,种植销售不对路,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通过种植技术培训使我们了解到新的品种,给我们培训了抖音。他们给我们提供新品种,让我们试种,试种过程中,他们给我们培训技术,种出来之后,给他们品鉴。适不适应种,有没有产量,有没有市场,从种到销,专家全程跟踪指导。”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种植的蜂柿小番茄

  在专家的指导下,张火金引进蜂柿小番茄、皱叶甘蓝、西兰苔等蔬菜新品种,再辅以水肥药一体化、精准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通过核心示范基地辐射推广蔬菜产业减施增效达500亩。

  张火金:“产品大范围推广得益于‘三减三增’项目的帮助。以前种植模式很粗放,只追求产量不追求质量,现在通过“三减三增”政策帮助,要把产品卖得好,必须要把产品种的好,要把产品种的好,必须要把土壤培肥起来。现在种的蜂柿小番茄,在武汉市场叫的很响,为什么?我的种植模式改变了,底肥完全不用,完全用的是生物菌肥,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完全采用绿色防控,减少用药。”

  “三减三增”助力蔡甸蔬菜提质增效

  作为蔬菜大区,蔡甸蔬菜瓜果年种植面积达44万2千亩,实现产量97万吨。今年以来,湖北省蔬菜办公室组织包含蔡甸区在内的15个县(市、区)示范推广蔬菜“三减三增”提质增效主推技术,发力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示范推广新优品种。

  

  蔡甸“三减三增”主推技术示范基地

  武汉市蔡甸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刘立军:“以前重视面积产量,但是这种模式弊病很大,经常发生菜价卖不上去,销售不出去。我们在省里支持下,经常开展三减三增,推荐新的优质品种,做试点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杀虫灯,减少农药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有机肥等技术应用,把肥料减下来。通过这些技术应用,我们减药达到25%,减肥达到32%,产值可以增加50%。”

  

  农户说,今年小番茄长势不错

  此外,蔡甸区依托湖北省蔬菜办公室、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等部门组件专家团队,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刘立军:“以前老观念,产量上去了,效益才能上去,但是通过专家指导,思想观点转变了,一定要提高蔬菜品质,打造自有品牌,只有这样蔬菜生产才能取得好效益。第二,专家手把手教他们施行技术,凡是有可能发生自然灾害,就在群里发布信息,指导他们怎么做,再就是经常性下去,在田间指导他们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专家看得多,引进给农户。对农户进行培训,引导农户应用新技术。没有专家团队,蔬菜产业就会停滞不前。现在我们做三减三增,形成蔬菜品质,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蔡甸“三减三增”主推技术示范基地

  围绕蔬菜产业减施增效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推广,蔡甸区走出了一条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现代农业技术协同推广新模式。

  刘立军:“下一步,减人工,向机械化方面发展。我们会更好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把三减三增效果推广到全区各蔬菜基地。”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111/t20211101_383756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娱乐资讯
网上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