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资讯 -> 人物访谈
咱们村里的“新农民”
时间:2020-04-13 18:20:30来源:中国农村网作者:佚名

  从农村职业经理人到土地入股的农股东、从网红推销员到操作农业无人机的机手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新职业、新农人在广大农村地区遍地开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

  金秋时节,新华社记者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等地采访发现,新农民在乡村不断涌现,让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农村发展有了更多生力军、农业进步有了更好的接班人。

田把式变身职业经理人

  深秋的辽宁东部山区,层林尽染。在鞍山市唐家房镇的农场里,42岁的桂永帅正和50多名当地农民一起采摘葡萄。

  走进农场中一座充满科技感的农业大棚,随处可见的摄像头实时监控着果树的长势,也监督果农不能在果树上喷洒农药。

  桂永帅的祖父、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田把式,靠着勤奋和头脑灵活,成为带领当地农民致富的种田能手。到了桂永帅这一代,他觉得种田不能只靠出蛮力,还要懂技术、会经营。一边经营着300多亩果园,他一边到全国各地取经、求学,成为高级农业技师并被评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如今,桂永帅建起了鞍山市第一家富硒农业产品基地,目前种植有富硒水果、富硒蔬菜六大品类、四十多个品种,年产值达600多万元。

  富起来的桂永帅开始谋划更大的产业发展,他通过传授技术、回购农产品、搞农产品深加工、互联网销售等方式,带动鞍山地区680户贫困户、3200多名农民增收致富,成为他们的职业经理人。

  和桂永帅一样,赵洪也是一名职业经理人。作为黑龙江省桦川县星火乡新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聘请的田间职业经理人之一,他负责管理1000多亩的水田,被称为合作社的大管家。平时,赵洪指挥一些临时工育秧、放水、施肥等,有时自己也要下地干活。

  前些年,赵洪自己种水稻,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2010年开始当上田间职业经理人。

  丰富的田间管理经验和过硬的种植技术,是赵洪吃饭的本钱。这两年,赵洪管理的水田,亩产都比预期提高10%左右。

  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超过1500万人,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土地农股东:分红做工两不误

  好吃又好看的蓝莓,在扮靓荒山荒坡的同时,推动着安徽省怀宁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助民增收,振兴乡村的幸福果。

  2012年,我们以谷泉村三个村民组的200余亩山地为基础,农民用公司支付的5年土地租金入股,公司按总股本100万元进行折股量化,共同组建公司。目前有32位农民成为公司股东。盛丰生态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启求说,除了分红收入,农民通过在蓝莓基地打工,一年还能挣一万多元。

  众多蓝莓企业带动当地贫困户学习技术、参加生产,拔掉穷根。蓝莓产业带动怀宁县15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怀宁县农委蓝莓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朱能益说。

  吉林省榆树市天雨种植合作社成立仅五年,已成为经营着大豆加工厂和近千公顷土地的大型农民合作社。2014年,榆树当地农民丛建和几位农民共同出资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成员以现金或农机入股,并严格按照出资额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社成员王晶达说:自己给自己打工,玉米收货的时候,车上掉下一穗玉米,大家都要捡回来,每一穗上都有自己几粒籽儿。

  现在,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从播种机到植保无人机,再到收割机,各式先进机械一应俱全,经营土地近千公顷。去年,合作社还注册自己的品牌和商标,建起了大豆加工厂,直接对接消费者。

  据了解,截至2019年9月,我国土地经营权入股试点已由2015年的7省7县扩大到14省100多个县。土地经营权入股让企业获得了长期稳定的生产经营要素,让农民分享到了更多的产业链增值收益,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发展。

农民网红飞手 掀起别样乡土热

  大家好,我是乐文秋,今天带大家一起去挖葛根在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脚下的下巩村,村民乐文秋头戴草帽,身穿军绿色工服,斜挎箩筐,扛着锄头,用带有乡音的普通话对着手机镜头做直播。

  七年前,乐文秋胃部手术,因病致贫。病好后,他开始种起猕猴桃、八月瓜,同时也贩卖一些山货。2017年,乐文秋参加当地政府开展的互联网电商培训,萌生了在网上卖山货的想法。

  从在朋友圈叫卖到拍短视频推销,再到在镜头前直播原生态的乡村生活乐文秋逐渐成长为一名网红,被粉丝们亲切称呼为秋叔。他很快就尝到了流量创收的甜头:过去难卖的山货在网上成为抢手货,一年内销售额达三四十万元。

  我把网友们带到大山深处,带到农民家里,把原生态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原汁原味地展现给大家,让大家吃得放心。他说。

  自己致富后,乐文秋还成立了一个种养专业合作社,既帮村民卖土鸡、原生态大米等,又聘请贫困户收购、包装山货,帮助他们脱贫。下巩村75岁的村民乐满云说:现在,家里的土鸡和鸡蛋不愁卖啦,今年我又养了些鸽子。

  42岁的江西省余江县洪万村农民辛建英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在村民们眼中,她是个会开飞机的能人。辛建英开的植保无人机能装载10公斤药水,飞行一次可完成8亩多稻田的作业量。

  从只会做饭带孩子的农妇变身帅气的飞手,从传统人工耕作模式晋级到高科技耕作模式辛建英的变化始于村里合作社购买的13架植保无人机。辛建英告诉记者,飞防队不仅解决了合作社面临的劳动力紧缺难题,也为飞手们带来可观的收入:一年忙几个月就有2万元进账。

  和辛建英一样,江西省新干县的70后农民邓建军也是飞手,与以往的老把式农民教年轻农民种地不同,他带了一批60后的学生。科技赋能让年轻农民成为师傅,如今他的学生也成为飞手活跃在田间。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信息,截至2019年初,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突破2000万,计划今年还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娱乐资讯
网上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