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到2008年,鞍山农民人均纯收入环比增长幅度分别为11.2%、16%、19%,今年预计将比上年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非农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鞍山市全面落实国家农业补贴和农业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农民的政策转移性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人均财政转移性收入环比增长,促进了农民增收。市政府努力进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力实施"县域经济发展倍增计划",全市规划建设县级以上工业园区16个,入园项目累计达494个;建设农高区4个,已入驻企业57家,今年开工建设项目18个。今年,全市县域经济主导产业集群实现销售额383亿元,极大地拉动了投资和消费水平,扩大了农民本地就业规模,直接实现了农民现金增收。
鞍山在全省率先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鞍羊、鞍营、张庄"三线"设施农业产业开发示范带成为特色农业的开发带、农民致富的黄金带。全市今年新增种植业设施农业面积40万亩,总产值预计将实现50亿元;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830个;建设渔业小区35个,新增设施农业专业镇10个、专业村40个。
鞍山市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对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每年都大力推广普及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100项以上。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了农业标准化生产,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85%。鞍山南果梨、海城褐皮鸡蛋、台安小杂粮、岫岩滑子蘑、千山君子兰等名牌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在此基础上,鞍山市还全力实施农民职业技能阳光培训工程,每年直接培训8000人,转移就业指导性培训1.1万人,实现就业转移率在95%以上。
政府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的覆盖面,2006年到2008年连续三年安排各项农业投资增长超过50%,今年安排了13亿元。这些资金投入到各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上,至少拉动了5倍以上社会投资,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农民增收。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