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过后就是小麦管理的重要环节,经过寒冷的冬天后,春季是冬小麦进入返青的重要阶段,紧接着就是分蘖和拔节,而此时合理的肥水管理就是保障产量的关键了。
1、镇压划锄,促旺转壮
重点针对秸秆还田、耕种质量较差或旺长的麦田,应在开春后,选天气晴好、无霜冻时进行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缝隙,增温保墒。旱地麦田在土地解冻后,要及早进行划锄,以起到增温保墒、破除板结、消灭杂草、促苗早发的作用。
2、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
(1)旺苗管理
小麦越冬期每亩群体在80万以上,属于旺苗类型。春季管理应以“控”为主,在小麦返青期进行镇压划锄。对群体较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采用深耘断根、镇压或化控措施,控制群体发展、促进个体健壮。对返青期每亩总茎数达到100万以上、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应采取化控措施,控旺防倒。可在返青期使用20%壮丰安乳剂,每亩30~40毫升兑水25~30公斤,均匀喷洒于小麦叶面,缩短基部节间,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也可喷洒15%多效唑粉剂,每亩用药50~60克,兑水40~50公斤,控制小麦旺长,缩短基部节间。
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蹲苗,推迟肥水到拔节期,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对出现脱肥迹象的麦田,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2)弱苗管理
一般每亩冬前群体小于50万,属于弱苗类型。春季管理应以“促”为主,及早划锄增温,要在小麦返青期进行肥水管理。
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在5℃时开始追肥浇水,每亩施用7-10公斤尿素,促进春季分蘖。第二次在抽穗扬花期施肥浇水,每亩施用10-15公斤尿素,以提高穗粒数。
(3)壮苗管理
起身期群体为每亩50~80万,属于壮苗类型。在管理措施上,应注意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形成高产群体。返青后进行镇压划锄,控上促下,控制春季分蘖发生,建立理想高产群体;对于群体较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应采取化控措施。
春季追肥应推迟到拔节期进行,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