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邦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秉持“发展不忘根本,致富不忘农民,崛起不忘社会”的企业理念,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扎实做好江西省东乡县北庄村、新干县炉村村和贵州省望谟县里穴村等3个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以精准扶贫的多项好办法和系列管用措施促使帮扶对象早日脱贫,并且拥有永久收益的良好资源,在民营企业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树立了“正邦样板”。
一、正邦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的基本做法
(一)成立专门的扶贫机构、团队
2012年,正邦成立了全国民营企业中第一个产业扶贫部,并选配专业人员从事企业产业扶贫规划制定和综合协调工作。2016年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后,根据3个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分别设立了3个帮扶贫困村工作队,从与帮扶产业紧密联系的正邦林业公司和养殖公司选调员工,与产业扶贫部人员一起承担精准扶贫工作。
(二)实施“两个整合”
一是整合集团资源。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正邦通过建立联动机制,整合各事业部、各部门力量,建立扶贫审计考核制度,实行上下互动,确保扶出效果、扶出经验、扶出样板。
二是整合各方资金。正邦集团在投入定点扶贫资金的基础上,与村委会协商,合理调配使用省级贫困村扶持资金,帮助3个村每年争取项目资金5万元以上。
(三)精准把脉贫困病因
东乡县北庄村有620户、2670名村民,其中73个贫困户、139名贫困群众;新干县炉村村有571户、2166名村民,其中29个贫困户、84名贫困群众;里穴村有701户、3054名村民,其中165个贫困户、573名贫困群众。
通过深入调研,这3个村具有相同的特征: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效益低下。种植业以种稻谷为主,养殖业以传统的家庭养殖为主,山地基本荒废,农业增收困难。
二是缺乏致富能人带动示范,经济收入主要源于非农产业。3个村三分之二的劳动人口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思想观念保守,致富能力不强。
三是村集体经济薄弱,引导扶持能力有限。3个村除财政转移支付外无任何经济来源,尤其是北庄村还欠有70万元修路款。
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因病返贫、缺乏劳动能力以及思想观念落后三个方面。
(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把“伸手派”变“创业派”
针对3个贫困村的实际情况,正邦深入实施“造血扶贫”,无偿捐款310万元,帮助3个贫困村建设油茶基地、养殖基地,使贫困群众拥有长期受益的产业。2016年,正邦又在以上三县先后累计投资12亿元,建设了3个30万头生态养殖产业扶贫项目,把贫困户纳入正邦产业体系,带动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高产油茶后期管理成本低,丰产期长达50年,每亩可产鲜果1200斤,价格连年攀升,2016年市场价每斤1.4元,每亩每年可获纯利1680元;2018年每斤提高到2元,每亩每年可获纯利2400元;被农民称为摇钱树、扶贫果。正邦为自发种植油茶的农户,免费提供油茶种苗和正邦生产的有机肥,同时实施订单农业,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确保“摇钱树”种得下、长得旺、靠得住。
针对贫困群众致富缺技术、缺资金、缺项目、怕风险的实际,正邦在养殖产业大力实施推广“四提供两担保”扶贫模式,将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结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引导贫困户建设一个500头规模的小型生态养殖场,由正邦集团免费提供猪苗、饲料、防疫服务和养殖技术,实行贷款担保、肥猪回收价格担保,确定合作农户每饲养1头肥猪纯收入150—200元,一年两栏下来收入可达15万元。这种模式简单易行,养殖户不需担心市场行情,不仅实现了快速脱贫,而且脱贫致富具有可持续性,这种模式被人们成为“福猪工程”。
(五)就业帮扶不让一人掉队
除开展产业扶贫外,对于具有劳动能力却缺乏劳动技能或就业积极性的贫困人口,正邦积极加强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出台实施《正邦集团各分、子公司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方案》,就近安排帮扶的贫困群众在企业从事技术或劳务工作,月薪3000元以上,实现“安排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脱贫”。同时,将一些可以发包的零星业务也交由贫困户承揽,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六)结对帮扶“扶上马再送一程”
为了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加强人文关怀力度,正邦总部各职能部门,全国480家分、子公司的总裁、总经理、总监、场长等中高层管理人员与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累计结亲1000对,每年定期走访慰问,开展生产指导、生活救济、技能培训、工作推荐等扶助活动,年度扶助金额500万元以上。
二、正邦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取得的良好成效
正邦的扶贫模式取得了三个成效:
(一)贫困户欢迎
以“四提供两担保”模式为例,其见效快、收益高、风险低,农户只需按照公司提供的技术要领养好猪,不需流动资金、不需担心市场行情,建一个或者租赁一个500头规模的养殖场,一年两栏,每年可赚15万元,不但解决当前的脱贫问题,而且有自己的产业、有自己的事业,还实现养殖产业由传统的小而散、脏乱差,全面向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企业化、生态化发展。
(二)企业有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可以节省投资成本,可以减少饲料、兽药等销售费用,进一步提高规模效益。
(三)政府愿扶持
在产业布局时,正邦重点发展能够更好带动农户发展的养殖业、种植业,至今已经形成生猪养殖、油茶生产、香樟生产、食品加工、水稻生产等6个产业链,上中下游共计联系了上百万户农户。对于政府来说,通过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可以把贫困户自力更生的能量释放出来,凝聚脱贫攻坚的合力,做大当地特色产业。江西省有6个县,正是得益于正邦开展养殖产业扶贫,跻身全国生猪大县;2010年以来,正邦实施“加工厂+生产基地+种植户”的带动战略,大力发展油茶、香樟、大米深加工业务,以此带动油茶、香樟、水稻生产,至今带动农户发展油茶、香樟种植80多万亩,种植特色水稻品种50万亩;在东北三省,正邦投资100亿元建设育种场、扩繁场、饲料厂,带动玉米过腹转化近100万吨,带动就业近2万多人,带动贫困户3000余人,实现经济产值160亿元。
在正邦的帮助下,正邦投资地区涌现了3万多个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创业者。正邦不断延伸产业链,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和区域经销等新业务,形成了新业态,提高了农民闯市场、求发展的能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贫困地区群众将迸发了创业激情,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三、正邦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取得的3条经验
(一)实现精准扶贫要注重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统一
实现精准扶贫,要有产业支撑,要帮助贫困户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很容易出现返贫现象。因此,正邦在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时,把引导帮助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摆在优先位置。同时,为了解燃眉之急,组织村民在油茶树下发展林下经济,安置部分人员就业,增加非农收入。
(二)实现精准扶贫要注重社会帮扶与内生动力的统一
如今,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就业门路广、增收途径多,根据当前的贫困标准,只要能劳动、愿劳动,是不至于陷入贫穷地步的。有的家庭之所以戴上贫困帽子,与自身不努力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扶贫必先扶智,要破除越贫穷越光荣的陈腐观念,要改变“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不利机制,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使社会帮助与自身努力形成良性互动。
(三)实现精准扶贫要注重精准脱贫与全面提高的统一
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动态过程,一个村如果被列为国家级、省级贫困村,贫困面一定较大。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既要重点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也要面向全体村民,形成竞争态势,搅动村民思想。正邦在帮扶北庄村、炉村村时,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村民响应、配合、支持,在短时间内打开局面,正是由于注重了精准脱贫与全面提高的统一。
相关附件: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