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养殖
农业产业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方面经验值得推广
时间:2020-04-02 19:03:41来源:中国农民网作者:佚名

  日前,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再杰做客新华访谈,就贵州开展农村产业革命的内涵和背景、具备的基础和条件、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与网友进行交流。

  新华网:贵州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应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请您介绍下有哪些成效和可推广的经验?

  以下是访谈摘录:

  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再杰:贵州农村产业革命成效,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个人总结为四看:一是看数据,二是看结构,三是看业态,四是看效益。

  第一看数据,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贵州各地持续推进产业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2016年至201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为6.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27%,2018年农业增加值增速全国第一,发展势头良好,这个数据还是好看的。

  第二看结构,产业内部不断优化。各地深入推进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传统农业向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加快转变。玉米等传统粮食种植面积持续下降,粮经比从2016年的38∶62调到2018年的35∶65,变动了3个点;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生态家禽业五大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茶叶、辣椒、火龙果、薏仁、刺梨等优势主导产业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一位,马铃薯、蓝莓种植规模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四位,逐步形成一批基地和主产区,初步建成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特别是珠三角市场的菜篮子基地。

  第三看业态,产业形态日趋丰富。各地依托乡村资源,做大做强食用菌、茶叶、生态畜牧业、蔬菜、马铃薯、精品水果等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具有山地特色的优势产业体系正加快形成。

  第四看效益,产业扶贫成效凸显。2018年,农村产业革命带动204万农户788.2万人,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7387元增加到2018年9716元,增长31.53%;全省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493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5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4%下降到2018年底的4.3%。减贫人数全国第一。

  在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经验方面,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和推广。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高位推进。贵州省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保证。

  在组织领导上,12位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领衔推进12个特色产业,一个产业、一个领导小组、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团队、一套推进方案。各级党委政府把产业革命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抓手,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农村产业革命的工作格局。

  在基层党建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指挥所和先锋队作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全面推广三变改革和塘约经验,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打好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

  在工作队伍上,坚持尽锐出战,育强213队伍,即两委一队三个人。2018年,全省共选派8千多名第一书记、3.5万多名驻村干部轮战驻村,推动3.3万多名县乡干部下沉到村民小组,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是坚持抓产业培育,调优结构。大规模持续调整种养结构,大幅调减玉米种植,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绿色优势产品,推进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突出主业和特色,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

  三是坚持资源整合,多元投入。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对中央和省级财政17项涉农专项资金不规定具体用途,由贫困县统筹整合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制度,改革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方式,补贴未种和已减玉米种植的农户,已发放补贴26亿多元,涉及6400多万亩。激活社会资金,支持引导优质企业等市场主体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形式,参与脱贫攻坚和扶贫项目建设,加大金融支持,精准满足产业发展信贷需求。险资直投项目覆盖全省9个市(州)。

  四是坚持突出市场导向,产销对接。积极拓展省内市场,积极搭建农校对接、农企联盟、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餐对接平台,推动更多的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实现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产销衔接。

  积极开拓省外市场,主动到东部对口帮扶城市对接市场,以设立专柜、进驻超市等方式销售农产品,推动黔货出山风行天下。

  发展农村电商,聚焦贵州省优势特色产业,组织阿里、苏宁、京东等大型平台与贵州电商云等本土重点电商精准对接,促进农村网购发展。全省有16个县域特产登陆全球最大电商平台,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已覆盖79个县(市、区),其中国家级电商示范县71个,获批数量在全国位居前茅。


(信息来源:新华网)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娱乐资讯
网上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