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合 -> 工作研究
基于全球化肥供需匹配的我国化肥产业“走出去”战略分析
时间:2020-04-02 20:17:15来源: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作者:佚名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化肥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国际化肥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影响国际化肥格局举足轻重的国家。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在保障农业发展,维护中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对化肥产业的重视程度不亚于粮食产业,中国用全球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十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化肥产业发展的功劳功不可没。中国不仅在化肥生产上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在化肥消费上也在持续增加,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第二大化肥消费国,中国已经由当初的化肥进口大国转变为出口大国,特别是氮肥和磷肥,出口量在持续上升,在国际市场中的比重在不断扩大【1】。2017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把农业“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本文将在系统分析中国化肥产业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情况,对全球化肥产业供需现状及趋势进行预判基础上,提出中国化肥产业“走出去”战略布局。

  1 研究文献综述

  很多专家学者对全球化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化肥产业面临的形势、化肥产业政策及竞争力等方面展开。

  关于化肥产业面临的形势分析。张卫峰(2008)分析认为粮食危机正在全球蔓延, 化肥供应不稳、价格不断增长已经对粮食生产以及农业甚至国家经济平稳发展形成了严重影响。并提出大型化基础产业与小型服务型产业结合的道路、细分市场、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市场需求的预警预测和实时调节、提高国家对肥料施用技术的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和意见[2]。沈华民(2011)分析认为全球化时代传统的化肥产业面临着两大挑战:其一为传统化肥产业的高碳型黑色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气候问题;其二为知识经济时代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知识技术封锁垄断,从而遇到技术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3]。徐京磐(2016)分析认为化肥的处境十分不堪,尤其是氮肥。它不是“爬坡过坎,逆水行舟”的问题,而是“积重难返,江河日下”的问题[4] 。

  关于化肥产业政策及竞争力研究。韩姝(2007)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专业化系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化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对中国化肥产业的生产成本效益进行评价[5]。王利(2008)以波特钻石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选取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产业政策三大层面的九项指标,对中国化肥的产业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国际主要化肥生产和消费国而言,中国化肥产业的宏观环境有优势,但是目前的优势状态并不稳定,取消产业优惠政策是主要的诱因,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采取有较大弹性又能适当刺激产业发展的政策是中国化肥产业政策调整的方向[6]。王井双(2011)运用比较常用的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进出口价格比等指标从横向与纵向对比两方面对中国化肥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化肥制造业在加入WTO以后的这些年来有了很大的提升[7]。

  本文将在前人学者专家有益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及全球化肥产业供需现状及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化肥产业“走出去”战略布局建议,为了让政界、业界、学界提供决策支持。

  2 中国化肥的发展状况

  2.1中国化肥的生产和消费状况

  中国是世界人口和农业大国,也是世界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化肥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十分巨大。随着中国粮食产量的十二连增,中国化肥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也连年上升,目前中国化肥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已超过美国和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

  从表1中所列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到,中国氮磷钾肥的生产量和消费量连年走高,2014年化肥生产量达到6772万t,化肥消费量达到6016万t,化肥产量和消费量都在快速增长。到2014年,中国化肥的生产量较2002年增长了90.8%,平均每年增长7.6%,而化肥的消费量则较2002年增长了37.7%,平均每年增长3.1%。显而易见,化肥生产量的增速要远远大于消费量的增速,在这一增长趋势下,中国化肥的生产量逐渐赶超消费量,生产消费缺口在不断缩小,且从2008年开始出现了生产消费盈余,到2014年中国化肥的生产消费盈余量已经达到756万t。但由于中国各品种化肥的生产和消费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存在不同的缺口量和盈余量,下面根据化肥品种的不同具体进行分析。

  2.2中国化肥的进出口状况

  随着化肥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全球化肥市场上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且越来越成为全球化肥发展走向的风向标。现如今,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氮肥和磷肥出口国, 同时也是最大的钾肥进口国, 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都在注视着这片土地上微妙的变化, 中国在全球化肥贸易大潮中也逐渐站稳脚跟,凸显出强劲的中国力量。

  中国化肥的进出口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国还是一个化肥进口大国,但自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逐渐由化肥的进口国转变为化肥的出口国。从图中可以看到,自2002—2014年,中国化肥的出口量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其中2006—2007年,2009—2011年,2013—2014年这3个时间段化肥出口量的增长速度最快。截至2014年,中国氮磷钾肥的出口量已经达到1349万t,将近是2002年出口量的10倍,出口的化肥中以氮肥和磷肥居多。而中国氮磷钾肥的进口量则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002—2009年这一时间段内,中国化肥的进口量由最高时的932万t下降至最低时的149万t;2009年之后到2014年,又缓慢上升至593万t。由于中国化肥的进口中以钾肥所占的比重最大,中国化肥进口的趋势变化侧面反映出了中国钾肥的发展变化。在中国化肥进出口的这一升一降中,中国的化肥产业由贸易逆差转为了贸易顺差。下面对各具体化肥的进出口情况进行分析。

  图1 2002—2014年中国氮磷钾肥的出口量、进口量和净出口量(数据来源:FAOSTAT)

  3 全球化肥供需分析

  3.1全球化肥需求变化

  全球化肥市场需求将温和增长,增幅在1.5%左右,预计2022年达到198.9百万t。其中氮肥需求量继续持续下移,增速预计在1.2%,磷肥需求继续保持温和增长态势,增速预计在1.5%,而钾肥在未来五年将持续稳步增长,预计增速在2.1% 。

  表2 全球肥料需求(百万t养分)

  注:数据来源于世界农业和肥料需求中期展望:2016/17-2021/22

  从全球化肥需求区域变动来看,全球化肥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是非洲,其次是东欧中亚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这3个地区占未来五年全球化肥需求增长的比例分别为11%、10%和26%。其中对于非洲来说,氮肥、磷肥、钾肥等需求全线增长,钾肥需求增长速度要大于氮肥和磷肥;对于东欧中亚来说,氮肥、磷肥、钾肥等需求全线增长,磷肥需求增长速度要大于氮肥和钾肥;对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来说,氮肥、磷肥、钾肥等需求全线增长,氮肥需求增长速度要大于钾肥和磷肥。未来五年新增需求中,占比最大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其次是南亚和东亚,3个地区占比分别是26%、24%和22%,3个地区未来五年的新增需求占全球新增需求的72%左右。发达地区未来五年的化肥需求相对来说比较低迷,大洋州、北美和西欧中欧未来五年的新增需求仅占全球的1%、4%和1%。

  表3全球肥料需求区域分布变动

  注:(1)备注中的百分比为各区域新增需求占未来五年全球新增总需求的占比。(2)数据来源于世界农业和肥料需求中期展望:2016/17-2021/22

  3.2全球化肥供给变化

  从化肥新增供给内部结构来看,未来五年全球新增供给为31.2百万t养分,其中氮肥新增供给最多为13.3百万t养分,其次是钾肥为10.9百万t养分,再次是磷肥为7.0百万t养分。氮肥新增供应量最大的区域是东欧中亚为3.4百万t养分,磷肥新增供应量最大的区域是非洲为3.0百万t养分,钾肥新增供应量最大的区域是东欧中亚为7.9百万t养分。

  从化肥新增供给区域分布来看,未来五年全球新增供给主要集中在东欧中亚、东亚、非洲和北美等,这4个地区新增化肥供给占全球新增化肥供给的83.33%,其中东欧中亚新增化肥供给12百万t养分,占全球总新增供给的38.46%,东亚新增化肥供给4.9百万t养分,占全球总新增供给的15.71%,非洲新增化肥供给4.7百万t养分,占全球总新增供给的15.06%,北美新增化肥供给4.4百万t养分,占全球总新增供给的14.10%。

  表4全球肥料供给区域分布变动(2021年以2016年未基准年)(百万t养分)

  注:(1)表中数据表示2021年各个地区相对于2016年的供给增量。(2)数据来源于IFA PIT 调查报告2017

  未来五年,(1)欧洲的氮肥和磷肥的产能基本没有增加,相反其钾肥的供应能力下降了0.8百万t养分。(2)东欧中亚是未来五年新增供应最大的地区(全球占比38.46%),其氮肥和钾肥的新增供应都是全球第一,特别是钾肥的新增供应占到全球新增供应的72.5%,其氮肥新增供应主要来源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钾肥的新增供应主要来源于白俄罗斯、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到2021年,东欧中亚将扩大1300万t MOP的钾盐,其中大多数是用来出口。(3)对于北美而言,未来五年新增化肥4.4百万t养分,其中氮肥为2.0,钾肥为2.4,在全球新增氮肥和钾肥供应中均处于第二位,美国新增氮250万t,主要用于减少进口适当增加出口,加拿大的钾盐产能将出现明显扩大。(4)对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来说,未来五年新能供应能力很有限,而其需求在未来五年增长明显,其未来五年的进口将全线增加。(5)对于非洲来说,未来五年其氮肥和磷肥供应继续增加,钾肥基本持平。氮肥供应的持续增长主要来源于尼日利亚和埃及,磷肥供应的持续增长主要来源于摩洛哥、埃及和阿尔及利亚。(6)对于西亚地区而言,未来五年其供应增加、需求基本稳定,氮肥和磷肥的出口潜力扩大。伊朗的尿素和沙特的合成氮供应能力将增加。(7)对于南亚地区而言,未来五年氮肥供应有所增加,主要来源于印度和孟加拉国,而磷肥和钾肥的新增供应基本为零。而南亚地区未来五年的需求比较旺盛,新增化肥需求占全球新增需求的24%,因此未来五年南亚地区依然保持全球最大的磷酸盐和尿素的进口国家和地区,也是加盐主要进口区域。(8)对于东亚地区而言,未来五年新增供应占全球15.71%。中国氮磷钾肥供应全线上涨,氮和磷的增量进一步增加了中国的产能过剩,未来五年中国依旧是氮肥和磷肥的支配性出口国,于此同时钾肥的进口缺口进一步扩大。越南(NPK复合肥)、印尼(尿素和NPKs)、马来西亚(尿素)以及泰国和老挝(钾矿)等产能正在扩大。(9)对于大洋洲而言,未来五年基本没有新增供应项目。

  4 化肥产业布局战略

  4.1中国化肥产业布局战略

  发展思路与目标。立足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紧紧围绕国家农业对外合作规划和“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统筹谋划重点国别、市场、产品的区域布局,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化肥企业为抓手,以境外氮磷钾资源及加工、贸易合作为突破口,以构建稳定、安全的化肥供应体系为己任,着力创新农业对外开放机制,加快国内优势产能转移,有效促进国际国内化肥产业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大力提升中国化肥产业对外合作过程中的全球竞争力、资源配置力、市场控制力和国际影响力。

  化肥产业布局基本原则。(1)优化布局,突出重点。综合考虑境外目标国化肥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比较优势,优化生产区域布局,全面参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建构,重点强化与非洲、东欧中亚、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等区域重点国家合作,突出主攻方向和关键环节。(2)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深化改革,加强政府对化肥产业政策、资金、服务上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间协同推进。(3)龙头带动,优势互补。结合东道国发展诉求,充分利用中国资金、技术、市场及经验优势和多双边农业合作平台,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抱团出海,构建化肥产业原材料资源供应、加工、仓储、物流、贸易全产业链体系,实现互利共赢。(4)防范风险,持续发展。严把投资论证,强化市场、融资、汇率、政治风险监测与评估,做好应急预案,确保项目安全运营;主动融入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境外化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5)分类管理,持续优化。针对化肥细分产品中氮磷钾等资源禀赋差异,进行分类管理,分别制定战略布局和规划。

  4.2中国化肥产业“走出去”的技术路径

  培育国际化肥龙头大企业。依托现有上市化肥龙头企业,深化国有化肥企业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施联合体、联盟、联营体三大经营战略,推广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等三大现代经营模式,通过资源集聚与资本运作相结合等现代经营方式,组建化肥行业联盟,在化肥原料配制、化肥销售、加工、种业、科技创新、信息、产业基金等领域开展全面务实合作,通过实施“协同、交叉、一体化”战略和“联合、联盟、联营”方式,加快形成以资本为纽带、连接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打造国际化化肥龙头企业,鼓励国内具有互补优势的企业“抱团出海”,共同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开拓海外市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完善中国化肥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拉动中国化肥出口,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把握化肥产业的话语权和控制力。

  建立一批境外规模化原料供应研发生产加工企业。应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将企业建设境外化肥原料供应研发生产加工基地项目列入政府间农业经济合作框架,在海外设立或合办研发机构、在海外投资或并购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加强中国化肥企业对外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的鼓励、扶持、保护和引导,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对外投资审批流程,实行境外投资贴息贷款、优惠利率等信贷支持,以及给予政府补贴等融资政策,加强企业投资决策的信息服务,推动中国化肥企业海外投资规模化原料供应、研发、生产、销售。转变海外投资方式,加快从目前独资、新建为主,转向以合资合作、新建、扩建、并购、参股、上市等多种方式并举,绕过主要境外地区和国家的壁垒,增强中国在国际化肥业的影响力,提高中国化肥的供给能力和对全球化肥资源的控制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融入化肥全球产业链建设并逐步获取主导权。全球化肥原料供应地区和国家正在由原来传统的原料出口逐步转向全产业链建设,向供应链的下游延伸。中国以东道国重点鼓励的化肥产业链环节为重点,为产业链各类企业“走出去”参与境外投资合作搭建平台,以研发、加工、仓储、物流体系建设等为重点,提升产业链环节上企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功能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的优势产业集群。支持企业通过参控股方式新建或者收购重要物流节点的港口、码头,重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化肥仓储物流体系,利用陆海丝绸之路国际运输通道,发展境内外农产品跨境运输,增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

  4.3中国化肥产业“走出去”的区域布局

  (1)化肥产业的区域选择:从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化肥企业重点投资区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非洲地区,主要是摩洛哥和尼日利亚(氮素和磷酸盐)、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磷酸盐)、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天然气)。一类是东南亚地区,氮肥磷肥需求旺盛,泰国和老挝国家有钾盐储藏,东南亚钾盐需求占全球11%。

  重点区域1:非洲地区。从化肥需求来看,全球化肥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是非洲占未来五年全球化肥需求增长的比例为11%。其中对于非洲来说,氮肥、磷肥、钾肥等需求全线增长,钾肥需求增长速度要大于氮肥和磷肥。从化肥供给来看,对于非洲来说,未来五年其氮肥和磷肥供应继续增加,钾肥基本持平。氮肥供应的持续增长主要来源于尼日利亚和埃及,磷肥供应的持续增长主要来源于摩洛哥、埃及和阿尔及利亚。

  重点区域2:东南亚地区。从化肥需求来看,东亚和南亚地区未来五年需求占全球新增总需求的22%和24%,合计共占比46%。对于南亚地区而言,未来五年氮肥供应有所增加,主要来源于印度和孟加拉国,而磷肥和钾肥的新增供应基本为零。而南亚地区未来五年的需求比较旺盛,新增化肥需求占全球新增需求的24%,因此未来五年南亚地区依然保持全球最大的磷酸盐和尿素的进口国家和地区,也是加盐主要进口区域。对于东亚地区而言,未来五年新增供应占全球15.71%。越南(NPK复合肥)、印尼(尿素和NPKs)、马来西亚(尿素)以及泰国和老挝(钾矿)等产能正在扩大。

  中国氮磷钾肥供应全线上涨,氮和磷的增量进一步增加了中国的产能过剩,未来五年中国依旧是氮肥和磷肥的支配性出口国,于此同时钾肥的进口缺口进一步扩大。

  (2)化肥产业的市场选择

  中国化肥产业“走出去”布局,从市场选择来看,主要是满足国内钾盐进口的需求,北美和东欧中亚地区贡献全球钾盐供应增量的97%,北美(以加拿大为主)将贡献全球供应的35%,其次是东欧中亚(34%)、东亚(14%)和其它地区(17% );其次是满足国际市场的氮肥和磷肥需要。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亚氮肥需求持续增加,将是未来主要市场。2016—2021年阶段中国合成氮产能移除约600万t,到2021年中国将依旧是氮肥和磷肥产品的支配性出口国,但钾肥进口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中德农业中心张弦发表于《世界农业》2019年05期,内容略有删改。)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娱乐资讯
网上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