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比其他行业,补贴资金超千亿的农业行业依旧缺乏竞争力?如何改善农业行业结构性人才紧缺的现状?如何更好地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平台,推动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的技术研发和综合发展?3月26日,现代农业协同创新模式研讨会暨华维方舟计划发布会在中国灌溉博物馆大讲堂举行。来自市农科院、市水务局,金山区政协、区工商联、区农委、区科委,亭林镇党委,上海交大、同济大学、河海大学、强丰集团、华维集团等政府领导、专家教授、企业及三农媒代表围绕“政产学研金服用创”的现代农业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交流研讨,旨在进一步打响智慧农业装备和农业品牌影响力,以企业和高校、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打造金山模式的“循环农业”大平台,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农业与生物学院党委书记周培教授,强丰集团董事长吴连强,华维集团农抬头事业部总经理程仲谋先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周培以乡村振兴战略下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主题,就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七大“卡脖子”痛点、十四五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议和行动计划等做了全面深入的主题演讲。吴连强、程仲谋分别强丰集团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农抬头的理念和如何抬农头的几大抓手等做专题报告。
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博士在研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协同创新的重要抓手是做好科技管理,打通产业链和创新链,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协同创新不仅要依靠科创型实体企业,各放资源的协同共进也同样重要。他透露,目前,市农科院正在着力推进与各方面的合作。金山区科委主任刘新宇和亭林镇党委副书记陈军林在发言中表示,将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桥梁作用,提供更好的科创和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产学研融合,并勉励农业龙头企业在产品、技术等方面继续创新,为农业科技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河海大学陈金水教授,上海交大王世平教授、牛庆良研究员,上海市水务局王培兴高工,同济大学石繁槐教授,农民日报上海记者站站长胡立刚等就现代农业协同创新模式发表了看法,均表示期待并愿意参与现代农业的协同创新,共同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模式的落地。
研讨会举办当天恰逢主办方华维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19岁“生日”。该集团多年来致力于智慧灌溉领域,是一家集高效灌溉、设施农业、农业污水资源化利用、农业水利物联网和农村安全饮水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是上海市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华维集团董事长吕启礼对未来市场竞争与农业领域的协同创新模式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表示,真正的农业装备业务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支撑,所谓的智慧系统不该只是一张皮或一个形象工程。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现代农业已经从粗放的运营模式逐渐走向专业化。在互联网时代下,未来市场竞争应该更多依靠生态化、平台化和专业化服务,企业运营要从丛林法则到同创共享加速转变,要运用互联网思维的指数增长模式进行探讨。“我们必须依托仰仗各个层面的专业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来展开从政产学研各个层面的战略合作。华维将提供真正实效的设施农业的系统解决方案,希望能够达到1+1= 11的效果”,吕启礼说。
研讨会上,华维方舟计划发布并启动,华维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揭牌、专家代表受聘,华维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强丰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