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对于都市人来讲,“复得返自然”乃一大乐事。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当下,民宿以自然诗意的环境和慢节奏的生活理念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市民出游住宿的新选择。
山水是浦口的“颜值”,人文是浦口的“气质”。近年来,浦口围绕建
设“地标性产业高地”和“都市圈最美花园”,推动民宿产业从“落地生根”到“蝶变崛起”,成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全区登记精品民宿24家,床位数952张。
民宿串珠成链,激发全域旅游活力
从过江隧道驶出,车子拐进蜿蜒曲折的山路,这便是浦口十里景观大道——珍七路。沿路前行,翠绿夹道,微风捎上云朵,将“王家小院”大门轻轻推开……耳畔是飞鸟渐鸣和公车慢悠驶过的声音。
推开民宿房门,抬目远眺,青山含黛,田畴如画。每到节假日,南京市民王庆总会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驱车来到民宿。看着白墙灰瓦的“老友记”小院,王庆拿出手机打了五星好评。“享受宁静的生活,很自在。”在他的眼里,梦想家园就在眼前。
鼓励个性化是浦口促进民宿精品化、集群化发展的一大抓手。网红“老友记”就是精品民宿的代表,坐落于老山脚下,有着令人向往的天然氧吧和独特山景,在点评平台上有着4.9分的高分。
在老板肖庆云眼里,个性化民宿是了解风土人情的窗口,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重在形成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说起这间民宿的由来,夫妻俩年轻时在外打拼许久,积累了酒店管理的经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夫妻俩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从设计建造,到摸索经营,夫妻俩踏踏实实做出了一番属于自己的小事业。“不仅让游客欣赏到村里的美景,品尝到自家种的蔬菜和农家美食,自己也过上了好日子。”
在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同步提升,浦口也敏锐察觉到远离喧嚣、亲近自然、寻味乡愁正成为一种时尚,民宿无疑是最好的窗口和载体之一。2016年6月,不老村作为浦口美丽乡村之一正式开园,引进一批优质民宿品牌。村民王长忠将自家房屋改造为农家乐,取名“王家小院”,如今小院运营已步入正轨,年收入超30万元。“之前家中3口人忙活还勉强凑合,如今生意愈发好了,雇了一些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赚钱养家。”王长忠说道。
如今,不老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市级民宿村。13家特色民宿、接待床位151个,村内还汇聚了茶社、餐饮、文创体验、乡创集市等旅游休闲要素,成为南京最集中的民宿聚落,带动了周边100多名农民就业。浦口的民宿业在市场消费需求的驱动下发展迅速,涌现出如蝶梦山丘、云栖林舍等一批品牌民宿。每到旅游旺季,不少精品民宿“一房难求”,民宿的火爆更是带动浦口全域旅游品质和效益明显的提升。
激活一池“村”水,绘就乡美民富新图景
为进一步推动民宿产业提档升级,南京将职工疗休养与民宿产业相结合,助力绿水青山成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在今年南京市乡村振兴推进暨民宿建设工作培训会上,11家南京市首批职工疗休养基地(第一批民宿点)正式公布,黎家营便是其中之一。
紧邻水墨大埝景区,2018年村民许贵玉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办起了民宿,年收入十多万元。在得知浦口打造黎家营民宿村、成立黎家营乡村旅游发展专业合作社的消息后,许贵玉毫不犹豫地成为合作社一员。“周一到周四可以接待职工疗休养人员,周五到周日可以自己接待客人,破解了民宿‘周末效应’,我们干起来也更加踏实。”许贵玉说。
据了解,黎家营民宿村一期以农民旅游合作社吸纳本地农民6户,客房31间,建设面积1640平方米,利用自有房屋、自有资源参与合作办经营,提供“吃、宿、游、娱、购、会”等全方位服务。
在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去大城市工作的时候,90后女大学生朱叶童却回到了乡村。酒店管理专业的她,正好遇到黎家营民宿村项目改造的契机,便回乡自主创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古韵飘飘的“水云间”、开门见山的“埝上居”、有花有茶有墨香的“墨雨楼”......这些充满诗意的词语成了黎家营民宿的招牌。在这里,不论是听风赏云,还是闲庭信步,颇有“人在画中游”的惬意。
作为南京正在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黎家营民宿村通过行升级改造,将劳模疗养、职工疗养等疗养活动和民宿产业相结合,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盘活民宿产业,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起到落一子激活一盘棋的作用。
民宿“成长的烦恼”,浦口这样破解
作为一项新业态,浦口民宿业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瓶颈,如定位不清、单打独斗、同质化问题等。如何破除“成长的烦恼”,摆脱“靠天吃饭”的尴尬,成为浦口民宿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浦口坚持突出特色、集聚带动,把民宿发展列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重要内容,出台《关于加快乡村民宿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聚焦都市微度假市场,成立旅游工作专班,结合2000万元的全域旅游专项资金,布局全区高端民宿客栈、精品酒店、木屋树屋、休闲农庄、房车营地等新兴旅游住宿形式。
年轻人会用App、朋友圈发布住房信息,生意好的时候都得“借房”安排入住,而不懂得网络营销的村民就只能“等客上门”。为破解发展瓶颈,浦口区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合作,对全区乡村民宿开展跟踪培训,做到民宿开到哪里,培训指导跟到哪里,提高农民就业、创业及经营管理能力。
对很多人来说,民宿不单纯是承载住宿与游玩的载体,更是现代文化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的媒介。
通过“民宿+”产业联动,浦口正不断延伸全域旅游产业链,上线“一部手机游浦口”平台,建设100个旅游咨询服务点;打造以星甸烤鸭、桥林茶干为代表的“浦食浦味”;推出以老山蜂蜜、西埂莲乡茶滤等为代表的“浦口礼道”;打造老山国际文化旅游节、“律动之春”体育休闲季等节庆活动,推动与多业态纵深融合,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
如今,在浦口寻一处舒适的民宿,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度假栖息首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勾得起乐趣,容得进情怀。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浦口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将全域旅游作为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抓手。以“特色民宿”为笔绘就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铺展开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