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村官创业
太湖县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
时间:2009-12-31 09:34:49来源:作者:赵慧

    为提高村干部的文化层次,改善其知识结构,从2006年秋季开始,太湖县在全市率先举办了村干部函授大专班,正式启动了村干部学历教育工作。2008年,我们又根据省、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深入推进了“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培养工程,切实把此项工作作为培养农村急需人才、快速提升基层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总结经验,整合资源,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况:

    太湖县辖15个乡镇,174个村,9个居委会,村居基层干部885人。2006年,我县县委党校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专门招收村干部学员,06、07两年共有99名村干报名参学。2008年,我部促成安农大成教学院与县委党校达成合作办学意愿,由安农大在县委党校设立教学点,统一开设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2008、2009两年共有168名村干报名入学,有141人通过了成人高考,取得安农大成教学院正式学籍。到目前为止,我县共有243名村干参加了学历教育,全面完成了一村至少有一名村干已取得或在读大专学历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党校、民政、财政、扶贫、教育、农委和劳保等部门参加的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分管副部长为副组长,具体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二)、正视存在问题,优选高校和专业。

    一是正视党校学历教育专业设置的局限性,择优高校。2006、2007年参加党校大专学历教育的村干部普遍反映县委党校在实施学历教育过程中存在理论知识过多、农业实用技术知识缺乏、“三农”方面的师资人才不足等问题,学需失调、学用脱节。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下发后,我部领导高度重视,将严把学历教育质量关作为实施好“素质提升”工程的关键,考虑到安徽农业大学在成人教育和培育地方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008年我部主动与安徽农业大学联系,并促成安农成教学院与县委党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设立安农大太湖大专学历函授教学点。

    二是突出实用性,科学设定专业。针对太湖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才匮乏的状况,我们将“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培养工程目标定位在为农村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和种养业能手,经与安农大商议,全县统一开设农业技术与管理一个专业,下分多个学习方向。学员可以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和村级经济发展需要,个别选择学习方向,如山区学员可选择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茶叶方向,圩区学员可选择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畜牧水产方向,畈区学员可选择农业技术与管理专业园艺方向。具体课程设置上突出实际、实用原则,缩减政治理论、领导科学等公共课的份量,加大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专业课程的比重,两者所占学时比例大约为2:8,同时增加了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积极与县内种、养、加企业和大户联系,采取依托协会、校企合作等形式,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员到基地实习,让他们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学与行的统一。另外,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需要,还安排了农产品营销学、城镇规划与管理、计算机文化基础等选修课,进一步拓宽村干部的视野和知识面。

    三是做好考前准备,按时组织参考。安农大成人教育函授属国民教育序列,学员入学必须通过全国成人高考才能取得正式学籍。为提高村干部成人高考通过率,每年成人高考前,我县都要举办村干学历教育考前辅导班,聘请高考经验丰富的太湖中学老师对村干部进行成人高考考试科目和方式方法的辅导,使他们掌握必要的考试技巧。为防止少数人因不参加考试而流失,我们又统一组织到市参加考试,保证了参考率。

    (三)精心组织教学,严把质量关口。

    一抓教学方法。由于村干部学员绝大部分都在40岁左右,年龄偏大,长期脱离书本,实际文化素质偏低,所以学历教育教学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理论知识不宜过多,侧重实践教学,注重解决学员和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多采用问答式、讨论式,多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二抓教学时间。严格按照高等教育大纲来实施教学,每年定期组织2次面授,每次时间不少于8天,确保每项课程都有充分的教学时间。

    三是抓教学纪律。由于农村工作比较繁重,为提高到课率,我们对村干参加面授提出了严格的纪律要求,对极个别出勤率不高的学员向其所在乡镇党委进行了口头通报。

    四抓教学质量。每次授课结束后,我们都及时征求学员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如在面授过程中,有不少学员反映与太湖实际结合不紧,经反馈后,安农大教授及时充实了授课内容,受到学员一致好评。

    三、强化学以致用:

    在开展学历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学以致用、用有所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体学员也都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各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并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运用到农村经济中去,涌现出王和阳、朱礼乐、朱国仿、李向群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一是带头发展经济。北中镇桐山村主任朱国仿充分利用本村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个人投资11万元在桐山脚下植树造林,培植杉树500亩,目前这一片片杉树密密麻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仅前期间伐每年就有2万余元收入。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后,他注意向教授请教林木种植的技术和前景,认定树木种植还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项目,于是去年他又与村民陈亮、张承群等合伙同村委会签订了承包500亩花楼林场30年的合同,种植杉林400亩和茶叶100亩。百里镇共和村党组织书记朱礼乐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油茶由于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市场需求旺盛,而我县是传统油茶种植县,随着市场销路好转全县油茶发展态势不断看好,大规模种植必然带来种苗供应问题,建设种苗繁育基地、开展种苗繁育肯定有大的发展空间。说干就干,他与詹长生等人筹资100余万元正式注册成立了华源农产品科技开发公司,专门培育油茶种苗。开展科学育苗,技术是关键,为此他多次邀请亚林所专家前来公司现场指导,个人在学习专业上也选择了种植方向,不懂就及时向安农大教授请教,用他个人的话说“受益菲浅”。为扩大示范作用,公司还在共和村承包荒山800亩,新建优质高产油茶生态示范基地,与当地农户发展订单油茶园425亩。据初步统计,该公司,年产种苗能力可达500万株,成为全省最大的油茶育苗基地,既可保障我县每年新发展油茶5万亩300万株的种苗供应任务,还可为周边地区提供种苗200万株。

    二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牛镇镇天桥村山场资源丰富,素有栽桑养蚕的历史,但都是群众自发种植、零星经营。为了将它培植成产业,形成规模,2008级学员-天桥村党总支书记王和阳费尽了心血。他首先根据学到的知识对村里山场进行科学规划,将荒山荒坡、沿河荒滩和高山农田等低等田全部定为桑园地。其次是村里垫钱购买桑苗,对农户统一提供桑苗和技术服务,邀请县蚕桑公司的技术人员到村开培训班,上门为群众服务。争取项目投资15万元兴建了排灌站,使桑园旱涝保收。再次,为解决市场行情不稳、产品销售问题,引导养蚕专业户成立了蚕桑协会,建立了协会党支部,直接为蚕农提供技术咨询、产品销售服务。并以60%的股份与县蚕丝公司联合,兴建了烘蚕厂,注册了“嘉丝利”商标。现在,蚕桑种植给天桥村群众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全村789户,蚕茧年收入2万元的农户有38户,万元以上的有160多户,5000元以上达356户,蚕桑真正成了山区村的支柱产业,王和阳也于去年底光荣当选为安庆市人大代表。城西乡树林村村委会主任李向群带头盘活农村土地有序流转,进行土地规模经营,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租赁承包土地2343亩,充分发挥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娱乐资讯
网上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