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大学生村官 -> 地方要闻
他们说:今年种好早稻有信心有奔头
时间:2020-04-20 18:18:18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作者:佚名

  机声隆隆,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众人忙着分头运秧。插秧机身后,留下万点绿色。眼下,正是春耕重要时期,我省各地合作社、种粮大户、普通农户抢抓农时,有序下田,分散干活,将疫情防控与早稻生产有机结合,把一棵棵秧苗插种在希望的田野上,做到战“疫”春耕两不误。

  当春耕生产遭遇新冠肺炎,注定了今年不同于往年。那么,今年春耕生产,各地出台了哪些种粮新政策?经营主体对种粮有什么心得?为此,记者近日专门采访了一些经营主体,了解他们当前生产推进情况。

  浙江温岭竿北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江新才

  早稻补贴提高了种植动力更加足

  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位于温岭市松门镇幸福村的竿北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抓紧时机,进行早稻插秧作业。“今年补贴政策力度大,土地流转也很顺利,我种植了1700亩早稻,比去年多种了300多亩。”合作社负责人江新才说,早在3月上旬,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就利用种粮大户群等渠道第一时间送来了好政策,给大家吃下了“定心丸”。

  据了解,为了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温岭市早早谋划,明确了今年较大幅度提高种植粮油的补贴力度,对当季种植早稻50亩(含)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每亩200元的补贴,相比去年,每亩多了40元补贴。此外,该市还储备了商品早稻种子14万公斤、早稻应急种子15万公斤,种子、农资供应都比较充分,为春耕备耕备足了“粮草”。

  “农资销售公司点对点供应农户,打个电话种子、化肥就送过来了,很方便。”江新才说,今年尿素等肥料价格稍有下降,但是人工费用受疫情影响有所上升。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种粮效益,合作社今年又引进了新的直播机、施肥机、开沟机等,加快种植基地“机器换人”。

  临海国丰粮食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兵

  农技服务送上门 种植早稻更安心

  “种了十多年水稻都没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幸好有农技专家手把手指导,避免了损失。”4月16日,在和记者聊起今年早稻种植情况时,临海市国丰粮食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兵对不久前的秧苗病害仍心有余悸。

  原来,受“倒春寒”影响,合作社部分秧苗出现了叶枯病等多种病症,眼看早稻马上进入机插秧的关键阶段了,愁眉苦脸的黄兵给该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打去了求助电话。专家了解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仔细查看秧苗,并对症下药,配好了“药方”交给他,还嘱咐他安排好插秧时间。

  没过几天,秧苗就恢复了健康,茁壮成长。“有各种农技服务保驾护航,我们可以放心地种稻。再过两天,田间插秧就全部完成了。”黄兵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1300多亩早稻,比去年多种了700亩。“去年受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临海遭遇了大洪水,合作社种植的单季稻严重受损。今年选择了更加稳定的早稻种植,政策好,补贴多。”黄兵说。

  余姚科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冲聪

  科学管理多琢磨 亩产效益更加高

  近段时间来,余姚市科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插秧机穿梭于田间,随着轰隆隆的声响,一行行秧苗被整齐地插种在田间。“今年水稻播种面积在50亩(含)以上的经营主体,每亩有120元的补贴,没预料到有新的种粮政策,早早定下了种植400多亩早稻的目标。虽然种植面积比去年略微减少,但我们希望通过把管理做到位,努力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合作社负责人谢冲聪说。

  谢冲聪向记者介绍,在种植方式上,有200亩早稻采用了点播方式,省去了育苗、移栽、插秧的过程,剩余的则采用插秧机,两者结合,节约了人工和时间。目前,合作社机械化程度高,从生产到加工一条龙设备齐全。今年,合作社还打算在已购入的开沟机械基础上,进行研究改造,让农机更加适合当地的作业条件,从而提高效率。

  “今年天气变化多端,我们时刻关注着农业部门和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谢冲聪说,不久前,合作社的育秧大棚被大风刮倒了,他立马进行了加固,将育秧棚中间的龙骨由“75型”提升为“70型”,同时,在两边增加了固件,积极做好灾害防御工作。

  诸暨市益飞家庭农场负责人黄益飞

  早稻育秧有“秘诀” 农户抢着来要苗

  在诸暨市益飞家庭农场叠盘暗出苗室,一盘盘出苗整齐、芽苗壮实的秧盘被运送出来,这些秧苗约0.5至1厘米高,连盘提供给农户。负责人黄益飞介绍,今年,农场早稻育苗3000多亩,秧苗品质好,颇受农户青睐,供不应求。

  如何育出好秧苗?黄益飞道出了两个“秘诀”。“首要的是挑选优良的早稻品种,农场采用‘中早39’品种,具有抗倒性强、丰产性好等优势。”黄益飞说。

  同时,农场还运用了叠盘暗出苗的新技术模式,将浸泡好的稻种,用流水线形式播在育秧盘里,等到育秧盘人工堆叠到一定数量后,再将它们转移至控温控湿的暗室里,等稻种出苗。据介绍,传统育秧过程一般需要4天到5天,而采用叠盘暗出苗技术只需36个小时左右。

  除了叠盘暗出苗技术,农场还创新浸种方式,采用边浸种边催芽,原来传统浸种需72个小时,如今只需48个小时,大大缩短了浸种时间。“这样一来,不但秧苗质量得到提高,而且种子全部露白,播种后成秧率高。前两天远在三门的种植大户也跑过来‘抢’着要买苗哩。”黄益飞笑着说。

  插种再生稻

  4月15日,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众联村水稻基地开展再生稻技术试验示范,此次采用水稻精量播种机插技术,定量定位播种,精准取秧机插。图为农民利用秧苗运输带运送秧苗。 龙巍 摄

  “网红”带大米

  近日,建德市大同镇郎家村种粮大户郎益明夫妇,在“稻香小镇”请“网红”主播向网民吆喝优质稻米。大米是大同镇的招牌农产品,这里的万亩生态粮食基地所产稻谷大部分由国家收储,小部分加工包装后供应市场。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娱乐资讯
网上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