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这一合格证的实施将对哪些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啥是合格证制度?
简单来讲,就是规定由生产者在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自主开具合格证,承诺其生产的农产品符合国家农药兽药残留限量强制性标准。
合格证制度一端连着生产者,一端连着消费者,来源可溯、信息可查,实现农产品带证销售。
通过合格证制度,可以把生产主体管理、种养过程管控、农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问题产品溯源各项环节都集成起来,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起来,把监管效能提升起来。
合格证制度如何运行推进?
试行主要抓好四三二一。
四个统一,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试行,统一合格证基本样式,统一试行品类,统一监督管理,实现通查通识。
三个范围,试行主体先选择农产品市场供给率高、商品化程度高的农产品生产者。试行品类先选择消费量大、风险隐患高的日常消费农产品。合格内容聚焦不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及非法添加物,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规定两种主观行为。
两个负责,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对合格证真实性负责。
一个职责,强化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开证等行为,严防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
将给市场带来什么变化?
截至目前,已有近一半的省份自行开展了试点,覆盖全国 615 个县,超过 20 万个生产者实施合格证管理,印刷使用合格证 3200 多万张,试点地区基本实现农产品带证上市,有效落实了生产者的主体责任。
浙江率先将合格证制度纳入地方法规,实现合格证制度有法可依。
湖南对生产主体分类指导,通过一批一码一批一证实现全覆盖。
山东全面推行韭菜、鸡蛋双证制管理,产品生产主体必须纳入山东省放心韭菜放心鸡蛋地图统计数据库,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管控。
现阶段,消费者选购农产品主要靠外观品相判断,合格证提供了标准规范的信息格式,直观明了,一些规模化主体还推行二维码合格证,用手机一扫便知,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在选购农产品时的知情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