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质量安全现状:
葡萄一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于前列。中国葡萄种植面积从1991-1997年种植面积缓慢增长;1997-2003年迅速增长;2003-2007稳步发展;2007-2016年,年均涨幅7.11%,栽培总面积达到1214万亩,世界第二;产量约1300万吨,连续多年世界第一。
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成立后,建立完善了南方葡萄栽培技术体系,使原产干旱少雨地域的葡萄“过”了长江,遍布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产量增加了22.7倍,年产值近200亿元。
☆葡萄质量安全供给有保障:合格率监测结果98%以上,无葡萄食用急性中毒案件。
☆葡萄质量安全隐患一直存在,并不断推陈出新;
☆生产中的药害、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一直是关注焦点;
☆消费质量安全舆情时有出现。
疫情防控期葡萄质量安全控制关键点
1.疫情防控期对葡萄生产的特殊性:
居家者多,外出和雇工难、农资供给效率降低、农技和销售等对外交流少。
2.疫情防控期质量安全控制关键点及难点:
☆葡萄安全:病虫害精准防控,除常规的预防外,还有:
①突发或超预防之外的病虫害对症农药的采购、及时施用;
②提高规模基地病虫防治的效率。
☆葡萄质量:
①葡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按时、精准施用(人工与农时调节);
②花穗整理、肥水精准管控等。
注意点1:
严防控,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防范意识。一是利用互联网、微信、电话等了解各级政府与当地社区、相关乡镇疫情防控要求,配合做好宣传疏导、自我保护和员工保护等安全防范工作。二是下载“浙农云APP”手机软件开展学习,充分了解疫情防控知识和最新信息,了解政府推出的服务农户的系列措施政策,以利于在保护自身安全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开展生产。同时,利用难得的时间,加强自己农业生产技术的学习提高。
(二)严格防疫,提高防范水平。严格遵守当地政府管理规定,接受定点测温,检查。掌握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疫区人员接触情况,做到健康、无隐患。规模基地要测量体温,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加强个人防护,清园时配戴手套和口罩,有多人同时作业时,互相保持至少1米以上距离,尽量减少说话,避免产生飞沫。注意通风,勤洗手、勤换衣、勤洗衣。采购农资时尽量采用支付宝、微信二维码等支付,减少接触机率。做好生产农事记录,留存备案,杜绝葡萄生产环节传播疫情,助力疫情防控。
注意点2:
强管控,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
☆加强产地环境洁净
生产活动需服从地方的管控,即使是允许的活动也要注意个人防护!另外:
△基地垃圾早清理,垃圾分类不能少。
△不合格农产品、病死动物和畜禽粪污都要无害化处理,相关设备勤检查。
△个人消毒频次要提高,工作前后勤洗手。
☆正规渠道购买农资
△三不三查一留存”:不用禁用农药兽药、不听游商小贩忽悠团、不买便宜的劣质产品;查经营证照、查进货渠道、查包装标识;注意留存购买凭证。
△购买农资不出户:可以采取电话、微信等方式提前预订农资,尽量让对方送货上门,避免多次装运,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
△疫情防控期间,采购农资充分发挥产业群体作用,尽量集中采购。如果采购不到正规渠道的必要农资产品,建议及时向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反映,请其协调解决。
☆强化生产过程管理
△生产、病虫害防控:早安排、早计划、农药科学选择、精准施用、确保采收前安全间隔期。显著位置明示国家禁用农药兽药清单。
△管理制度要完善:生产主体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关键环节质量安全控制、岗位职责、卫生防疫、消毒、病虫害监测、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制度。
△在线培训不聚集:采用短信、电话、微信、网络等信息化宣传培训方式。
△鼓励使用合格证:鼓励生产者落实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自我质量控制、自我开具合格证和自我承诺,产品随车附带合格证上市,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确保产品贮运安全
△场所:保持通风、清洁卫生、无异味,防范鼠害虫害,不与农业投入品混放。
△容器、工具与设备:避免被微生物污染,必要时配备保温、冷藏等设施,不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物品混装。
△三剂:规范使用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
△疫情解除期:直面营销势必也会减少,及早谋划确保质量安全的销售渠道!
禁限用农药名单
登记允许使用农药名录
未登记允许使用,也没明令禁止使用农药评估建议
不建议使用农药
(1)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菊酯类农药,累积风险商284%,可能产生累积性膳食风险。不建议推荐多种菊酯类农药在同季葡萄上使用。
(2)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氟硅唑、嘧菌环胺、吡唑醚菌酯等6种农药,可能产生聚集性膳食风险。不建议推荐6种农药在同季葡萄上使用。
(3)调研中多人评议:咪鲜胺在葡萄采收前使用易产生药味。建议葡萄转色至采收前不使用。
葡萄生长期主要病虫害
萌芽期至展叶期:重点防治绿盲蝽、蚜虫、蓟马、红蜘蛛等;
花期:重点防治绿盲蝽、蚜虫、灰霉病、穗轴褐枯病、黑痘病等;
幼果期:重点防治绿盲蝽、灰霉病、穗轴褐枯病、黑痘病等;
果实膨大期:重点防治蚜虫、炭疽病、白腐病、白粉病、霜霉病等;
成熟期:重点防治灰霉病、白腐病、白粉病、霜霉病等。
葡萄病虫害建议使用农药
绿盲蝽、蚜虫、蓟马:苦皮藤素、氟啶虫酰胺、噻虫嗪等;
红蜘蛛:阿维·哒螨灵等;
灰霉病:唑醚·氟酰胺、异菌脲、嘧菌环胺、啶酰菌胺、咯菌腈、枯草芽孢杆菌等;
穗轴褐枯病:醚菌酯·啶酰菌胺、丙硫唑等;
炭疽病:抑霉唑、多抗霉素、苯醚甲环唑、咪鲜胺、腈菌唑等;
白粉病:唑醚·氟酰胺、苯甲·吡唑酯、肟菌酯、已唑醇、氟菌唑、乙嘧酚磺酸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
白腐病:代森锰锌、嘧菌酯、唑醚·代森联、唑醚·啶酰菌、肟菌·戊唑醇、氟硅唑等;
黑痘病:氟菌·肟菌酯、肟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氟硅唑、咪鲜胺等;△霜霉病:代森锰锌、嘧菌酯、烯酰吗啉·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唑醚·代森联等。
注意点3:
谋出路,进一步防止损失
(一)加强线上销售
一是线上自我推销。果农可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方式进行销售,也可在抖音、快手、虎牙、哔哩哔哩(B站)等知名平台进行现场直播销售,也可通过组建多个微信群进行线上销售,也可在微博、网站上发布供求信息,多做团购活动,用价格吸引人,也可主动与当地社区联系,采取线上预约、集中送货的方式进行销售。
二是建立互助联盟。和当地其他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商建立互助联盟,搞多种配送,实现资源共享,减少葡萄的损耗。
(二)求助政府媒体
通过政府、协会和媒体帮忙,联系城内大型社区、商超、企业、农产品配送平台等进行团购,统一进行配送,既能拓宽葡萄的销路,又能为消费者提供方便。
(三)延长葡萄产业链
与果品加工企业合作,制成葡萄酒、葡萄饮品等加工产品后进行销售。
(四)合格溯源,质量安全责任明确
文章来源: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品质营养评价岗位团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浆果类水果质量安全保障技术应用及示范课题)团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质标所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