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钾和氯化钾的区别
硫酸钾外观呈白色结晶或带颜色的结晶颗粒,特点是吸湿小,贮藏时不易结块,易溶于水,适宜和于各种作物,可作基肥、追肥、种肥和根外追肥。基肥一般亩用量10-12.5千克,种肥亩用量1.5-2.5千克,叶面喷肥0.5%-2%为宜。钾素一般可被土壤吸附,不会流失,但在保肥能力差的砂土上也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措施,一般在薯类、瓜类等喜钾作物上施用效果最佳,使用范围广,用量大。
氯化钾外观呈白色或浅结晶,有时含有铁盐呈红色,易溶于水,是一种高浓度的速效钾肥,可作基肥,追肥、使用。基肥亩用量8-10千克,追肥亩用量5-7。5千克。适用范围相对较硫酸钾小,对氯敏感作物如葡萄、薯类、烟草等谨防使用,以免产生“氯害”。另外,氯化钾不适用于盐碱土,但氯化钾里氯离子有促进光合作用和纤维形成等作用,对麻类等纤维作物施用尤为适宜。
要正确区别和使用这两种肥料,应注意的是:其一购买钾肥时首先用眼看,外观是否符合上述解释;其二看袋子标识、执行标准、硫酸钾执行的是原化工部颁布的HG/T3279-1990,氯化钾执行的国标GB6549-86;其三不能单纯考虑价格,主要要看其养分含量。
钾肥类产品存在总是相对严重,不合格产品较多,所以劝告农民朋友购肥时最好向经销商索要产品的检验报告,也可向土肥站或肥料质检部门咨询,以免上当受骗。
碳铵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能使作物吸收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同时还可中和过磷酸钙中一部分游离酸,消除其危害。但应注意,两者混合比例要适当,pH值保持在微酸性至中性,不可呈碱性,否则过磷酸钙中的水溶性磷在碱性环境中易转化成难溶性磷,从而降低肥效。
硝酸铵和氯化钾混合后的生成物中,有一部分为氯化铵和硝酸钾,它们比硝酸铵具有较好的物理性,潮解性较小,易于施用。但混合后不宜久放。
磷矿粉或钙镁磷肥与堆肥沤制。有促进磷肥肥效的作用。因堆肥中有机物分解后产生有机酸可使难溶解性磷肥转化为易溶态。
过磷酸钙和硝酸铵要随混随施,或先用10%至20%的磷矿粉或5%的草木灰中和过磷酸钙中的游离酸,然后混合施用。
尿素与氯化钾或过磷酸钙混合,可加入少量干厩肥或干泥炭(每500公斤肥料中加入50公斤),随混随用。
铵态氮肥或粪肥不能与碱性肥料(如草木灰、钙镁磷肥等)混合,否则易引起氮素挥发损失。
过磷酸钙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否则会使可溶性磷酸变成弱溶性或难溶性磷酸,降低磷的有效性。
硝态氮肥不宜和有机肥,特别是未腐熟的有机肥混合,因为有机肥中的五碳糖是硝酸还原细菌的最适养料,会促使硝酸还原,造成氮的挥发损失。
钾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它又被称为抗逆元素,适量施用钾能增加作物抗旱、抗倒伏的能力,咱们首先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农作物需要多施用钾呢?
(钾肥是一个很重要的营养元素,氮磷钾三个大量元素,从保证农作物优质高产的需求来讲,在很多农作物上,对钾的需求高于氮。比如说最典型的是香蕉,笼统地说一般来讲,需要糖含量高的作物,比如瓜果蔬菜,还有纤维类的作物,对钾的需求都比较大。纤维类作物包括棉花麻类,再有一个就是块茎类作物,
比如说马铃薯地瓜这类,作物对钾的需求都比较高。)
了解了哪些农作物需要多施用钾,在选肥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需要投其所好了,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含钾肥料有两大类:一类是硫酸钾型的,它所用的原料是硫酸钾,含有硫元素和钾元素;
一类是氯化钾型的,它所用的原料是氯化剂,含有氯元素和钾元素。买肥的时候您仔细看一下包装就辨别出来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氯化钾型的肥料,在外包装上应该有这样一个含氯的字样。由于两种类型的钾肥养分构成不一样,所以应用范围大不相同,硫酸钾型的肥料使用范围广一些,而且在两种情况下最好选用硫酸钾型的肥料。第一种情况,忌氯作物要选用硫酸钾型的肥料。氯是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物都喜欢他,有一类作物叫忌氯作物,像烟草、茶叶、甜菜等等,如果给这些作物使用氯化钾型的肥料,其中的氯元素会造成烂根,所以最好选用硫酸钾的肥料。
第二种情况,在干旱地区最好也选用硫酸钾型的肥料。这是为什么呢?
(氯作为一种营养元素,同时它也是一种盐分,用量高了的话,土壤中盐分含量太高也不行。所以含氯肥料我们建议在非常干旱的地区要小心,要注意盐分积累,希望您买硫酸钾型的用。)
忌氯作物用肥和干旱地区用肥,最好选用硫酸钾型的肥料。那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氯化钾型的肥料呢?事实上,除去以上两种情况,一般条件下,施用这两种肥料都可以,但是专家建议,一般情况下还是选用氯化钾型的比较划算。
(硫酸钾型的价格明显高于氯化钾型的,所以农民朋友买的时候,要算算帐,比如种一般的大田作物,粮食作物,棉花等一般的经济作物,用氯化钾型的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一定去买硫酸钾型的。)
我国是一个钾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根本不能满足含钾肥料的生产需要,目前所用的钾原料主要依赖进口,价格也比较高。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中,缺钾现象比较严重,需要大量补充钾元素。专家建议,要充分利用我们身边可以利用的钾资源。才能帮您少花钱多创造效益。
磷肥应在对其反应最敏感的作物上施。这些作物分别为豆类、油菜、薯尖。瓜类等,施用磷肥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旱施:农作物在苗期吸收磷最快,占生长期吸收总磷的一半。若苗期缺磷,会影响后期生长,即期再补施也很难挽回旱期缺磷的损失,故苗期不能缺磷、细施:过磷酸钙在贮存时易吸潮结块,在施用时,要打碎过筛,以利于根系吸收。
集中施:磷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等元素固定而失效。故应穴施,条施,固定在种子和根系的周围、这样既可避免被周围土壤中的铁、铝、钙等元素固定,又有利于根系吸收。
与有机肥混施:磷肥特别是钙镁磷肥与有机肥混合,可使磷肥中那些难溶性的转化为农作物易吸收的有效磷。
分层施: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施在哪里基本就在哪里不动。
因此,在深层和浅层都要施用磷肥。把磷肥施在浅层,有利于秧苗的吸收,从而使作物返青早。一般每公顷施磷肥20-40公斤,浅层施1/3,深层施2/3。
与氮肥混施:农作物吸收各种养分有一定比例,若比例失调就长不好,单施氮肥,根系发育不好,易倒伏,又易受病虫害,而且加速土壤中氮素的过度分解,旨起氮。磷比例失调。而氮。磷配合施用,既可平衡养分,又能促进根系生长,为丰产打下基础。
根外喷施:
农作物到了生长丘期,根系还渐老化,吸收养分能力减弱,常造成缺磷。这时,可将水溶性的过磷酸钙喷施在农作物叶片上,使磷通过叶面的气孔或角质层进入植物体内,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喷施。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