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过3年多时间建成的中国科技馆新馆正式向广大公众开放,记者前去参观了这座互动性很强的科学殿堂,发现其中有着太多的精彩和奥妙。 设计新颖独特面向人群更广 中国科技馆新馆坐落于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主体是一个巨大的单体正方形,新馆正面采用白色波形金属板,侧面是绿色反光玻璃和不锈钢板的组合,随着季节转换和一天中日光的变化及晚间的灯光效果,呈现出明暗变换的动态景象。据记者了解,中国科技馆新馆不仅在外观设计上求新求异,在建筑设计和展品陈列上都较老馆有了巨大的跨越。 “科技馆新馆建设共投资11.145亿元,其中7.9亿元用于内容建设,不少展品都是国内同类展馆尚未添置的。”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表示,“科技馆新馆的落成无疑将会对国内科技馆起到示范和领军的作用。” 据了解,中国科技馆新馆展览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是老馆的2.5倍,规划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和公共展区。 习惯上,人们往往会认为科技馆是服务于青少年的,而忽视了成年人。此次中国科技馆新馆不但能让小观众感觉好奇,成年人参观后也觉得大长见识。“我们为不同年龄层的人准备了不同的‘科学营养餐’。”徐延豪说,“一楼的‘科学城堡’适合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二楼及以上的展区是为已经具备一定科学知识的学生和成年人准备的。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等科学都有涵盖,只要观众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就能全方位地了解到这一学科的相关知识。”在某科学领域中的泰斗人物有哪些?曾经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定理和实验?有哪些伟大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这些问题,统统都可以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中找到答案。 展览形式多样更易激发公众科学兴趣 走进新馆,俨然是一个科学“梦工厂”,各个展区把观众带入了科学的奇妙世界。生命区的“北纬30度”模拟了北纬30度沿线奇妙多元的生态环境,沙漠、森林、海洋、高山等丰富的自然景观由专业画师的巧手展现在四周的壁画上,观众可进行一场神秘的“自然之旅”。走过“北纬30度”,抬头是悬在天花板上的一大串不锈钢球赫然入目。高低有序的螺旋形结构是巨型的DNA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图谱)……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感觉很新鲜? 在谈起新馆在展览布置上的特色时,徐延豪说:“我们采用了国际大型科技馆推崇的‘故事线’设计理念,不再是以一个一个单一的学科作为展览内容划分标准,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把故事线索作为经线,多学科综合交叉知识作为纬线,全方位地‘把故事说好’。”他举例说,“比如要办‘通讯的历史’这样一个展览,展品就会包括通讯发展史上的各种成果,从烽火台到手机,都要展现在观众面前。”以故事线为主轴设计展览,首要的考虑就是激发观众的兴趣。 科技馆自然少不了新科技与高科技的助力,运用高科技手段辅佐展览是科技馆新馆的看点之一。“观众会看到一些国内外科技馆目前还不多见的新的展示方式和展示技术,如混合虚拟现实技术、空间三维成像技术、空间动态立体造型技术等。”徐延豪介绍说。 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黄体茂介绍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密切合作,展览设施、展品的设计、制作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许多内容有助于使参观者在畅想未来生活的美好中激发起科技创新的激情。”徐延豪说,新馆注重科研和制作,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为展品的设计和制作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我们也配备了一支专门的研发队伍,并设有1500平方米的科研车间,能够独立制作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展品,可以确保每年不低于10%的展品更新率,做到常设展览常新。” 据科技馆工作人员介绍,便于清洗和更换的遥控升降灯等这些不曾在老馆中出现的高科技也为新馆增添了不少光彩,此外,新馆还引进了先进的墙体喷绘技术,相较于墙体绘画立体感更强、表现力也更突出。 互动体验项目多观众参与性更强 在不少人眼里,以往的很多科学教育机构与展览常常是“只能看不能动”。而走进科技馆新馆,“达尔文的思考”、“掉下来?不掉下来?”……这一个个生动有趣、充满悬念的问题都是科技馆中为观众准备的互动项目。“如果是只能看不能动,就是博物馆了,互动性是科技馆的灵魂。”徐延豪介绍说,科技馆新馆以互动体验性的展品为主,充分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的功能,其中儿童和青少年是接待的主体和重点。 第一层“华夏之光”展厅专门表现我国的古代科技成果,“参观者自己动手”在这个厅里体现得很充分,“鲁班锁”、“九连环”、“鱼洗”,各种中国古代益智玩具让参观者玩得不亦乐乎。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展品是两个“地动仪”,一个是王振铎先生复原的“倒立杆”模型,一个是冯锐先生复原的“悬垂摆”模型,一立一垂的两个杆,让观众可以自己参与到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思考当中。第二层D厅展示了交通和机械方面的科技,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候机楼”的模型,机场的全景画非常精彩。满厅的飞机、火车、潜艇模型让喜欢机械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在这里里观众能随着“深海机器人”下潜,体验深度下潜过程,还可观看播放的深海奇景,除了深海机器人,观众还可以坐进驾驶舱“开飞机”,也可登上塔台指挥“飞机的降落”,还可在“宇宙飞船”里坐上10分钟,待关闭舱门后体验升空、航天遨游以及返航着陆的感觉。第三层健康展示区为了说明人体中所含的大量水分,有一个互动项目让参观者站在一台电子秤上,电脑计算出其身体里水分的大概重量,然后参观者往另一台电子秤上放水桶,直到和自己身体里的水大体相当,参观者会在气喘吁吁地忙完一通之后惊讶自己“含水量”会如此之高。第四层“挑战与未来”主题展厅主要展示的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基因技术、太空技术、海洋科学等对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在这里核聚变原理的演示非常巧妙,参观者需要用相当大的力气挤压电脑屏幕上的一个“挡板”,屏幕上卡通化的氘原子随之越挤越近,等到一个临界点时,氘原子会化成一团火光,形象地阐示了“高压引发核聚变”的难度。 中国科技馆副馆长黄体茂告诉记者,新馆约800项的各类互动展品没有一件是从旧馆带过来的,都是新开发的。中国科技馆确定的办馆理念为:体验科学,启迪创新,服务大众,促进和谐,主要引导观众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进入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启迪科技创新。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