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秋36号是山东鑫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广适型常规抗虫棉新品种, 2009年3月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21)。
1.优良性状突出 籽指11.0克,籽粒大而均匀,出苗快、苗齐、苗匀。茎秆粗壮、坚硬,抗倒伏能力强。植株较紧凑,塔形,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稳健,不早衰。果枝着生节位较高,果枝上举,田间通透性好,烂铃轻。
2.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2006年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为高抗棉铃虫、抗黄萎病、高抗枯萎病;2007年为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3.高产、稳产性好 2006年区试籽棉、霜前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81.5公斤、266.2公斤、115.1公斤和108.8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6.2%、6.9%、16.7%和17.3%;2007年区试籽棉、霜前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4.6公斤、226.4公斤、99.3公斤和96.1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4.5%、4.3%、3.9%和3.7%;2008年生产试验,籽棉、霜前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7.2公斤、233.2公斤、110公斤和96.2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6.2%、2.9%、7.3%和3.8%。
鑫秋36号是一种常规抗虫棉新品种,由山东鑫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而成,2009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它的突出特点是,大铃,高产,抗病性强,不早衰。专家详细介绍说,该品种生育期124天左右,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稳健,植株呈塔型,较紧凑,叶片中等大小。第一果枝节位7.4个,果枝数13.8个,单株结铃19.7个,霜前花率95.3%。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适宜在黄河流域大部分棉区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2007年区试结果显示,该品种籽棉、霜前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4.6公斤、226.4公斤、99.3公斤和96.1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4.5%、4.3%、3.9%和3.7%;2008年生产试验,其籽棉、霜前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7.2公斤、233.2公斤、110.0公斤和96.2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6.2%、2.9%、7.3%和3.8%。
关于栽培技术,有关专家强调了四点:一要适时播种。营养钵育苗一般在4月上旬,直播在4月中下旬,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15℃后播种。一般每亩用种量不少于1.5公斤,点种每穴3~4粒,每亩不少于1公斤。二要种植密度合理。高肥水棉田每亩2500~3000株左右,一般肥水条件每亩3500株左右,地力薄弱的棉田,种植密度可增加到每亩4000~4500株。三要科学化控。四是合理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蕾期可不追肥,要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花铃期每隔7~10天喷施高效叶面肥一次,连续喷施4~5次,喷施叶面肥在下午喷洒叶背面为好。对于红(黄)叶茎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在棉花生育中后期交替喷施96%磷酸二氢钾和氮、磷、钾三元素高效叶面肥3~4次,间隔期7天。
鑫秋36号是山东鑫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广适型常规抗虫棉新品种, 2009年3月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21)。
1.优良性状突出 籽指11.0克,籽粒大而均匀,出苗快、苗齐、苗匀。茎秆粗壮、坚硬,抗倒伏能力强。植株较紧凑,塔形,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稳健,不早衰。果枝着生节位较高,果枝上举,田间通透性好,烂铃轻。
2.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2006年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为高抗棉铃虫、抗黄萎病、高抗枯萎病;2007年为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3.高产、稳产性好 2006年区试籽棉、霜前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81.5公斤、266.2公斤、115.1公斤和108.8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6.2%、6.9%、16.7%和17.3%;2007年区试籽棉、霜前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4.6公斤、226.4公斤、99.3公斤和96.1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4.5%、4.3%、3.9%和3.7%;2008年生产试验,籽棉、霜前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7.2公斤、233.2公斤、110公斤和96.2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6.2%、2.9%、7.3%和3.8%。
鑫秋36号是一种常规抗虫棉新品种,由山东鑫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而成,2009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它的突出特点是,大铃,高产,抗病性强,不早衰。专家详细介绍说,该品种生育期124天左右,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稳健,植株呈塔型,较紧凑,叶片中等大小。第一果枝节位7.4个,果枝数13.8个,单株结铃19.7个,霜前花率95.3%。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适宜在黄河流域大部分棉区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2007年区试结果显示,该品种籽棉、霜前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4.6公斤、226.4公斤、99.3公斤和96.1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4.5%、4.3%、3.9%和3.7%;2008年生产试验,其籽棉、霜前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7.2公斤、233.2公斤、110.0公斤和96.2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6.2%、2.9%、7.3%和3.8%。
关于栽培技术,有关专家强调了四点:一要适时播种。营养钵育苗一般在4月上旬,直播在4月中下旬,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15℃后播种。一般每亩用种量不少于1.5公斤,点种每穴3~4粒,每亩不少于1公斤。二要种植密度合理。高肥水棉田每亩2500~3000株左右,一般肥水条件每亩3500株左右,地力薄弱的棉田,种植密度可增加到每亩4000~4500株。三要科学化控。四是合理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蕾期可不追肥,要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花铃期每隔7~10天喷施高效叶面肥一次,连续喷施4~5次,喷施叶面肥在下午喷洒叶背面为好。对于红(黄)叶茎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在棉花生育中后期交替喷施96%磷酸二氢钾和氮、磷、钾三元素高效叶面肥3~4次,间隔期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