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来源:该品种系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集团利用我国返回式邓星搭载于众材料,经达空突变后连续多年选育而成。
二、产量表现:1998年品系比较试验,比对照豫麦18增产32.2%,居首们;1999年和2000年温县祥云镇试验,平均比对照豫麦49增产14.8%,比豫麦18增产11.6%,位居第一,2002年区试最高新加坡产达600公斤,产量位居前茅;2003年在春季阴雨寡照,病虫害发生严重情况下,经专家验收,千亩方平均亩产达562.3公斤,在我省的孟州、郸城、原阳、遂平等地均有突破600公斤以上百亩田块。
三、特征特性:品种属性介于弱春性和半冬性之间。分蘖力强,耐旱性好,株型紧凑,成穗率高。株高75cm左右,亩成42万左右,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5克左右,精卫填海料为圆型,饱满良好,综合抗病性优,抗灾能力强。经国家有关机构及面粉加工企业品质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强筋(2)级标准。
四、栽培要点:该品种适播期较长,为10月25日,施足底肥,足墒下种,一般每亩播种量5—8公斤早茬高水肥地亩播种量4—5公斤,扬花后5—7天喷施小麦所研制的“麦健”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每亩增加产量40公斤以上。
五、适宜范围:适于黄淮麦区豫、鄂、苏、皖、陕西等邻近省份中高肥、早中茬地种植。
一、品种来源:该品种系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集团利用我国返回式邓星搭载于众材料,经达空突变后连续多年选育而成。
二、产量表现:1998年品系比较试验,比对照豫麦18增产32.2%,居首们;1999年和2000年温县祥云镇试验,平均比对照豫麦49增产14.8%,比豫麦18增产11.6%,位居第一,2002年区试最高新加坡产达600公斤,产量位居前茅;2003年在春季阴雨寡照,病虫害发生严重情况下,经专家验收,千亩方平均亩产达562.3公斤,在我省的孟州、郸城、原阳、遂平等地均有突破600公斤以上百亩田块。
三、特征特性:品种属性介于弱春性和半冬性之间。分蘖力强,耐旱性好,株型紧凑,成穗率高。株高75cm左右,亩成42万左右,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5克左右,精卫填海料为圆型,饱满良好,综合抗病性优,抗灾能力强。经国家有关机构及面粉加工企业品质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强筋(2)级标准。
四、栽培要点:该品种适播期较长,为10月25日,施足底肥,足墒下种,一般每亩播种量5—8公斤早茬高水肥地亩播种量4—5公斤,扬花后5—7天喷施小麦所研制的“麦健”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每亩增加产量40公斤以上。
五、适宜范围:适于黄淮麦区豫、鄂、苏、皖、陕西等邻近省份中高肥、早中茬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