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服务 -> 专家言论
股市长期稳定繁荣对保护农民利益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时间:2011-09-23 00:00:00来源:中国三农资讯网作者:张然
  近两年,境内外的“热钱”对我国农产品进行疯狂炒作,导致多种农产品价格出现了非正常的大幅波动,显著的如从2010年的“蒜你狠”到2011年的“蒜你贱”的大蒜价格巨幅波动,以及今年的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由“热钱”引发的农产品价格巨幅波动不仅影响民生,而且也极大地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切身利益。

  “热钱”炒作农产品并非短期行为

  由于人民币存在比较明显和稳定的升值预期,因此在中长期内,试图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利的“热钱”将大量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居民投资渠道有限,特别是近两年房地产市场和A股市场低迷,导致“热钱”犹如洪水猛兽四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和农产品市场也会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增长速度、货币政策等宏观因素对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的影响表现的越来越直接和明显。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不仅反映其自身供求关系的变化,还越来越多地反映了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货币市场的变化。其主要机制表现为:一是流动性过剩通过通货膨胀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涨;二是随着生物能源的发展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更加复杂;三是随着极端气候发生频率增加,农产品供给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供求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加大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频率和幅度,这为“热钱”炒作农产品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小宗农产品更容易被炒作。小宗农产品的诸多特点,如市场规模小、容易操控、政府没有收储也未进行调控等,导致其具有较大的炒作空间。同时,小宗农产品的产地较为集中,较耐贮藏,便于游资收购囤积。像其它的农产品一样,小宗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使其供给的变化往往滞后于价格的变化,并会因供给不足或过剩而引起价格暴涨暴跌。基于上述特点,市场相对封闭的小宗农产品很容易成为国内外游资炒作的理想对象。

  由于我国传统的对手交易占据着农产品市场交易的主要地位,先进的统一结算方式还未真正推行,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在相当程度上是失真的。同时,我国还缺乏专门打击中间经销商囤聚居奇行为的相关法律,政府部门对游资炒作农产品的行为往往会陷入监管难的境地。

  在农产品价值链中生产环节风险最大,农户受损最严重

  以生猪整个价值链为例,对2007年以来的有关数据分析表明,养殖环节受生猪价格剧烈下滑的市场风险巨大。在成本上涨的条件下,如果生猪收购价格也随之上升,养殖环节可以消化成本压力。而生猪价格一旦低迷,将造成收益的急剧下降。由于生猪有一定的生产周期,那些未能提前预测价格走势并扩大养殖规模的养殖企业(户)很难规避市场风险。而且养殖规模越大,面临的价格风险和疫病风险也越大。

  与养殖环节相比,收购贩运环节所面临的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其收益情况非常一致,也比较稳定。当饲料成本、仔猪成本增加导致收购价格上涨时,猪贩子可以通过“高进高出”来消化经营压力。当猪肉价格低迷时,则可以通过压低收购价格来部分化解不利的经营局面。另外,他们还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收购数量。

  从屠宰环节的总成本分布规律来看,屠宰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例如,在2008年时,年实际屠宰量在50万头以上的企业,每头猪的总成本平均为1384元,比10万—50万、2万—10万、2万头以下规模企业的成本分别低104元、181元和253元。猪肉零售主要通过集贸市场的零售摊位、品牌肉专卖店和大型超市的肉类专柜三种方式来进行。从三种零售形式的平均收益来看,品牌专卖店最高,集贸市场零售摊位次之,大型超市中的肉类专柜最低。

  由此可见,在生猪生产和销售的整个价值链当中,养殖环节的风险最大。其他农畜产品的情况也类似,特别是对于单个农户来说,当其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其信息和负债的劣势使得他们面临更大的风险。另外,农民缺乏利益代言人,专业合作社也往往沦为空壳。个体农民面对市场的时候,自身之间不可能联合起来,很容易形成买方市场,仅是自己竞争就把价格拉下来了。所以说,农民对抗“热钱”冲击的能力极低。

  在“热钱”冲击、炒作农产品的过程中,农民是弱势者和受害者。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前,“热钱”往往已经开始悄悄地、持续地少量买进,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囤积农产品。当其对某种农产品当年产量具备了一定的垄断地位时,再利用资金优势和推动价格上涨的信息不断抬高市场价格。在价格大幅上涨的过程中,“热钱”操控者再悄悄地把囤积的农产品卖出。以上的炒作过程不仅使得普通消费者的利益受损,而且农民也因在低价时出售农产品却又未能从价格大幅上扬中受益。更有甚者,有的农民在当年价格大幅上涨的诱导下,通过借贷等方式筹措资金,扩大种植、生产规模,导致第二年农产品出现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挫。农户往往只能贱卖产品,有的甚至血本无归。

  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热钱”逐个炒作农产品,不仅扰乱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正常秩序,并且长此以往必将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利用A股市场“疏”导“热钱”,让“热钱”远离农产品

  在笔者看来,整治境外“热钱”对农产品的炒作,除了专项治理行动以外,我国还应该加强限制“热钱”炒作农产品的制度建设,如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体系法制化水平。但是,一方面这些措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现,难以在短期内见效;另一方面这些措施属于“堵”的方法,即防止“热钱”炒作农产品,不过,由于“热钱”的投机禀性,仅通过“堵”的方法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还应该通过合理引导“热钱”流向市场真正需要的地方。从目前情况来看,引导“热钱”进入A股市场,减轻“热钱”对农产品的炒作和对农民利益的伤害,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可行的选择。

  截至2010年底,我国A股总市值约在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已经具备了吸收相当一部分“热钱”的能力。从A股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目前我国A股市场波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很小,引导“热钱”进入A股市场不会造成我国宏观经济过热,不会冲击物价水平,是一种有效的疏导“热钱”的措施。

  此外,引导“热钱”流向A股市场,可以发挥财富效应,扩大国内消费。对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有关数据的计量模型分析表明,虽然总的来讲,我国A股市场的财富效应还不明显,但在东部地区,由于居民参与A股市场的程度比较高,已经呈现出一定的财富效应,即股市上涨,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相应增长,股市下跌,东部地区的消费相应减少。另外,A股市场的财富效应对我国汽车等行业的消费也有正向影响。当前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3%,A股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对提高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居民消费有着重大作用。

  由于我国近两年采取了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股市持续低迷,不仅影响了消费的增长,客观上还间接地促使热钱不断冲击农产品市场,使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不断受到侵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对“热钱”的疏导。在当前投资渠道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合理引导“热钱”进入A股市场,不仅可以减轻“热钱”对我国农民权益的侵害,而且可以通过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拉动消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因此,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中,特别是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中,应当维护A股市场稳定,营造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A股市场长期稳定繁荣的局面。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