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地主想夸耀自己的财富,过年时请人写了一副对联: 养猪大似象,耗子已死完; 酿酒缸缸好,作醋坛坛酸。 古时候对联,实际...详细>>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神州大地的麻雀曾经遭受一场浩劫。由于人的无知和偏见,麻雀蒙冤被错定为害鸟,位列"四害"第二,判处极刑,限期剿绝,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捕杀麻雀的人民战争可谓声势浩大。据资料记载,仅上海市,5天的灭雀大战,就捕...

在南美洲的秘鲁南部山区,有一种会捕鸟的树。这种树的形状象棕榈,在它那巨大的枝叶上,长满了又硬又尖的硬刺。当一群小鸟飞来时,若落在树上休息,一旦碰到树刺,轻者受伤,重者则立即死亡。当地居民往往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栽上几株这种树,以便能吃到新鲜的鸟肉。 (】弹鸟树 印度尼西亚布墩岛西郊的森林区,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森林中的鸟就象遭到一场洗劫一样,被打得缺腿折翼,非死即伤。给鸟.....详细>>

倘若我们怀著一颗包容的心,懂得发现对方的长处,并且能够扬长避短,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和丰富多彩。 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著两只水桶去河边汲水。 两只水桶中有一只有一道裂缝,因此每次到家时这只水桶总是会漏得只剩下半桶水,而另一只桶却总是满满的。就这样,两年以来,日复一日,农夫天天只能从河里担回家一桶半水。 完整无缺的桶很为自己的完美无缺得意非凡,而有裂缝的桶自然为自己的缺陷和不.....详细>>

张果老的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 。新旧《唐书》均在方技类载有《张果传》 。史书称他久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自言生于尧时,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则天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山中。他常倒骑毛驴,行走如风,边走边看书,游遍名山大川。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张乞归恒州,明皇又遣使征召,闻旨而卒,开棺验之,竟是空棺,遂赐栖霞观祀之。张果老常执.....详细>>
现代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专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这个“字”取得很巧妙,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这两个字又有讲,是“舍我”——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以后他又取“舍予”中的.....详细>>

“罪犯”是阶级社会的产物。“犯罪现象”是在私有财产的腐朽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弊病。假如能消灭产生这种弊病的条件,比如:古老的、腐朽的、阶级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私有财产制,这种弊病是不难消灭的。——《苏...详细>>
高尔基(1868.3.28―1936.6.18)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
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诗《海燕之歌》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
苏联作家伊.卡尔纳乌霍娃曾写了一篇关于高尔基的文章,名为《意外》,讲了作家与高尔基碰面了,但却未认出(在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六课会学)。其作品《母亲》、《海燕》被选入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