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及故事: 成都望江楼公园里,有一座崇丽阁,阁上原有半副对联,无人能对,成为绝联。到了近代(约三十年代),四川什邡的李吉玉,偶尔...详细>>
可千万不要把疯子的话当真,这是给你的最好忠告。避开一个有病的头脑是再好不过的办法。要知道在王宫里,王子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疯子作弄那些骗子、傻子和可笑的人。 一个疯子在十字路口叫喊要出卖智慧。而一些没头脑的人马...

到1984年5月lO日为止,江苏省江阴县顾山乡的一棵红豆树长出400多个花蕾,含苞待放。相传,这棵红豆树是梁武帝儿子昭明太子——萧统在顾山编写《文选》时亲栽,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这棵红豆树3至5年开花一次,花呈白色,芬芳馥郁。1983年5月在东南树枝上开花,结红豆1600多粒。 .....详细>>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降价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损害的,仍可要求经营者退换。“概不退换”是经营者单方面作出的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详细>>

卡塔尔是阿拉伯半岛东岸的石油富国,它像一柄仙人掌伸进波斯湾。那瓦蓝碧透的海水,被海潮轻轻推向岸边,涌上海滩,激起一阵阵雪白的浪花。 卡塔尔的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国家虽小,却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出土文物表明:在石器时代,卡塔尔就已经有人居住,创造着自己的文明。 卡塔尔大约有20万居民,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还有波斯人、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和斯里兰卡人。70年代,卡塔尔独立后,政府依靠本国.....详细>>

“有眼不识泰山”的由来 “有眼不识泰山”这条成语中的泰山,并非指山东省境内的那座名山,而是指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竹匠。 据传说,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期,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 轻人,看上去不稂不莠,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详细>>

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毛姆...详细>>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1874年1月25日生于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
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
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
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
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
格。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2年初,他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一年。在那儿,他接触到德国哲
学史家昆诺·费希尔的哲学思想和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新戏剧潮流。同年返回
英国,在伦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当了六个星期的练习生,随后即进伦敦圣托
马斯医学院学医。为期五年的习医生涯,不仅使他有机会了解到底层人民的
生活状况,而且使他学会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来剖视人生和社会
。他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正是根据他从医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
写成的。
从1897年起,毛姆弃医专事文学创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写了若干
部小说,但是,用毛姆自己的话来说,其中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
“。他转向戏剧创作,获得成功,成了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伦敦舞台竟同时
上演他的四个剧本。他的第十个剧本《弗雷德里克夫人》连续上演达一年之
久。这种空前的盛况,据说只有著名剧作家肖伯纳才能与之比肩。但是辛酸
的往事,梦魇似地郁积在他心头,不让他有片刻的安宁,越来越强烈地要求
他去表现,去创作。他决定暂时中断戏剧创作,用两年时间潜心写作酝酿已
久的小说《人生的枷锁》。
第一次大战期间,毛姆先在比利时火线救护伤员,后入英国情报部门工
作,到过瑞士、俄国和远东等地。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写作间谍小说《埃申登
》提供了素材。战后他重游远东和南太平洋诸岛;1920年到过中国,写了一
卷《中国见闻录》。1928年毛姆定居在地中海之滨的里维埃拉,直至1940年
纳粹入侵时,才仓促离去。
两次大战的间隙期间,是毛姆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二十年代及三十
年代初期,他写了一系列揭露上流社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道德堕落、讽
刺,如《周而复始》、《比我们高贵的人们》和《坚贞的妻子》等。这三个
剧本被公认为毛姆剧作中的佳品。1933年完稿的《谢佩》是他的最后一个剧
本。毛姆的戏剧作品,情节紧凑而曲折,冲突激烈而合乎情理;所写人物,
着墨不多而形象鲜明突出;对话生动自然,幽默俏皮,使人感到清新有力。
但总的来说,内容和人物刻画的深度,及不上他的长、短篇小说,虽然他的
小说作品也算不上深刻。这一时期的重要小说有:反映现代西方文明束缚、
扼杀艺术家个性及创作的《月亮和六便士》;刻画当时文坛上可笑可鄙的现
象的《寻欢作乐》;以及以大英帝国东方殖民地为背景、充满异国情调的短
篇集《叶之震颤》等。短篇小说在毛姆的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短
篇小说风格接近莫泊桑,结构严谨,起承转落自然,语言简洁,叙述娓娓动
听。作家竭力避免在作品中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让人物在
情节展开过程中显示其内在的性格。
第二次大战期间,毛姆到了美国,在南卡罗莱纳、纽约和文亚德岛等地
呆了六年。1944年发表长篇小说《刀锋》。在这部作品里,作家试图通过一
个青年人探求人生哲理的故事,揭示精神与实利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小说
出版后,反响强烈,特别受到当时置身于战火的英、美现役军人的欢迎。
1946年,毛姆回到法国里维埃拉。1948年写最后一部小说《卡塔丽娜》
。此后,仅限于写作回忆录和文艺评论,同时对自己的旧作进行整理。毛姆
晚年享有很高的声誉,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图鲁兹大学分别授予他颇为显赫
的“荣誉团骑士“称号。同年1月25日,英国著名的嘉里克文学俱乐部特地设
宴庆贺他的八十寿辰;在英国文学史上受到这种礼遇的,只有狄更斯、萨克
雷、特罗洛普三位作家。1961年,他的母校,德国海德堡大学,授予他名誉
校董称号。
1965年12月15日,毛姆在法国里维埃拉去世,享年91岁。骨灰安葬在坎
特伯雷皇家公学内。死后,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建立了档案馆以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