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一个很著名的文人叫徐广义,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从小就天真活泼,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小时候,经常和唐万阳侍御游玩...详细>>
有一只长住林中的狐狸,狡猾、机警而又诡诈,它不幸被猎人打伤了,一路跑一路滴血,最后倒在了泥泞的小径上,招来许多的苍蝇叮咬。 狐狸抱怨上帝,它抱怨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这么凄惨,连苍蝇也不放过自己。躺在地上它恨恨地嚷道...

江苏省赣榆县黑林乡汪子头村一株105岁的板栗树,一年结果超百斤。这株板栗树,树冠呈伞状,树高9.5米,胸围2.2米,覆盖地面153平方米。在全国板栗品种评比会上,此树被鉴定为优良单株,所结板栗个大肉糯、皮薄易剥、味道香甜。.....详细>>

成功意识不仅要靠外部条件的“刺激”或自身借助对外部条件的反馈才能激发和强化,而且能够靠主观的努力、内在的作用而激发和强化。这就是为什么在外部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 下,有些人仍然能够有所作为,甚趸获得成功的原因。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便是借助外力的激发,也离不开主观的努力、内在的作用。只有自身有这种愿望和要求,外界的条件才会起作用。许多伟大的革命家,都生长在同他们相对立的社会中;许多卓越的科学家、艺术家、作家都生长.....详细>>

瑟尔塞岛是远离冰岛南海岸线的一座火山岛,位于冰岛的最南端。瑟尔塞岛是位于海平面以下130米的火山爆发形成的,1963年11月14日它露出海面。这次爆发可能开始于几天前,并一直持续到1967年6月5日,此时该岛达到它的最大面积——2.7平方公里。从那以后,风和海浪侵蚀导致它的面积不断下降,到2002年该岛的表面积是1.4平方公里。 这座新岛是以挪威神话中火神的名字命名,在这座小岛形成过程中和爆发结束后,火山学家一直在对它进行大量研究。现在.....详细>>

字典的由来 字典是解释单字(读音、意义、用法)的工具书。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是东汉时期许慎所编,不过当时的书名并不叫字典,而叫《说文解字》。第一部称为字典的是《康熙字典》,由张玉书等人花了六年的时间编成。康熙帝说这部书“善美兼具”,可奉为“典常”,故称其为字典。因它是康熙年间编成的,所以叫《康熙字典》。以后,凡这类解释单字的书,都称作字典。.....详细>>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 源泉。 —— 乌申斯基...详细>>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乌申斯基(1824—1871)是19世纪俄国教育家
。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曾任法律专科学校教师、孤儿院教师、斯莫尔尼贵族
女子学院学监。曾因倾向进步而被解职,并被遣送出国,滞留国外达五年之
久。
在乌申斯基的教育著作中,《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1857)一文占有
重要地位。此文是针对当时俄国主张抄袭其他民族教育制度的西欧派以及抱
残守缺的“国粹”派(斯拉夫派)而提出来的。在此文中,乌申斯基将民族
性理解为每个民族由其历史、地理和自然条件所形成的特点,主张以教育的
民族性原则为教育学体系的基础,指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的特征是具有本民
族特色,不盲目抄袭(但不排斥借鉴)别国的教育制度,将祖国语言置于教
学的基础,教育权应还之于民等。教育的民族性思想也贯穿在乌申斯基的其
他著作中,并成为乌申斯基最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之一。
乌申斯基也十分重视劳动在人的培养和教育中的作用。他在《劳动在心
理和教育上的作用》一文中,充分肯定了劳动在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
的作用,赋予劳动教育以重要意义,认为劳动是使人在体、智、德上日臻完
善的源泉,主张教育应燃起年轻一代对劳动的渴望,要求学校应教育学生尊
重劳动、热爱劳动,致力于在学生身上培养脑力劳动的习惯,同时也要注意
使学生的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相互结合起来。这些观点无疑是值得人们重视
的,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人是教育的对象》为乌申斯基的代表作。全书内容宏大,主要从生理
学和心理学角度论证教育的原理、过程、方法。在该书“序言”中,作者阐
述了教育和教育理论建设的重要性、教育学性质及建立和发展教育理论的道
路问题。他指出,教育科学的主要对象是在教育过程中研究人,将教育学称
做艺术,且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一种艺术”
。认为教育科学须广泛介绍与教育相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心理科学,
并以它们提供的规律性知识为依据,确定教育目的和内容,选用各种教育手
段和教育措施。有关论述还涉及到对教育学的本质及基础等问题的认识。
首先,要让受训者认识到“自我改变”的必要性与极端重要性 1、角色变了。从一名业务骨干到一名管理者,就象以前演的是丑角,现在让你演旦角,表演的内容与形式就大不相同 2、期待变了。上司、同事对你的期待变得更高了。开始有下属了,自我期待也会有所改变,我接触过的管理者中,没有主观上不想好好干的,之所以做得不够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好。 3、责任变了,绩效考核也变了。以前是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现在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