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甚(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蠼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道光进士,官至编修,著名书法家。 此联巧集《争坐...详细>>
一只鹞鹰在它的巢穴里被猎人擒获了。常言道,物以稀为贵,这人想把鹰作为礼物献给国王。他非常虔诚地献上这只鸟,可鹰却一把揪住了国王的鼻子,站在了上边。“这还了得,站在了国王鼻子上!” “国王难道没戴王冠,手没执权杖...

相思树属于这一类树。这种树在台湾和海南岛很容易见到。把它们种在公路两旁,枝连枝,叶连叶,象给公路搭的凉棚。相思树主干坚韧,枝条柔软,能随风飘舞,所以它不怕台风,当别的树木被台风刮得七断八折时,相思树却贴在地上而不受损伤。.....详细>>

追求成功必须有必要的能力和知识。知识从哪里来?最有效的当然是进学校学习。学校是在总结人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在学校里有教师、有教学设备,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学到较多的知识。从这个角度看,必要的学历是很有用的。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当然以多念几年书,多学习一些知识为好。.....详细>>

新喀里多尼亚环礁(暗礁多样性及相关生态系统)由6个海洋珊瑚礁组成,象征着法国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群岛珊瑚礁和相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是世界上三个最广阔的珊瑚系统之一。泻湖内生活着多种珊瑚虫和鱼类,这里是从红杉树到海草的栖息地,是世界上珊瑚结构的密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新喀里多尼亚环礁是一个完整无损的生态系统,这里生活着健康的大型食肉动物群体和大量不同的大鱼。这里还为大量受到威胁的鱼类、海龟和海洋哺乳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其中儒.....详细>>

《古文观止》得名考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写的。“观止”二字出自《左传》。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有全套周天子的音乐。有一次鲁国国君招待吴国的季札,演出舜时舞蹈,季札看了演出赞叹不止地说: “观止矣!若育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说看到这里足够啦,再有什么歌舞,我也不必看了。后来人们赞美好事物到了极点,就用“观止”一词来形容。《古文规止》的编者以为自己所选的文章是古文.....详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班固 ...详细>>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
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汉时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汉
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九岁能诵读诗赋,13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
识,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
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
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
明帝时,曾任兰台令史,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撰成《世祖本纪》,
升迁为郎,负责校定秘书。又与人共同记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
,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上。
章帝时,班固职位很低,先任郎官。建初三年(公元78年)升为玄武司
马,是守卫玄武门的郎官中的下级官吏。由于章帝喜好儒术文学,赏识班固
的才能,因此多次召他入宫廷侍读。章帝出巡,常随侍左右。奉献所作赋颂
。对于朝廷大事,也常奉命发表意见,与公卿大臣讨论,曾参加论议对西域
和匈奴的政策。
建初四年,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白虎观召集当代名儒讨论
五经同异,并亲自裁决。其目的是广泛动员经今古文学派的力量,促进儒家
思想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加强儒家思想在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在这次会
议上,班固以史官兼任记录,奉命把讨论结果整理成《白虎通德论》,又称
《白虎通义》。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奉旨远征匈奴,班固被任为
中护军随行,参预谋议。窦宪大败北单于,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
山),命班固撰写了著名的燕然山铭文,刻石记功而还。班固与窦宪本有世
交之谊,入窦宪幕府后,主持笔墨之事,关系更为亲密。永元四年,窦宪在
政争中失败自杀,洛阳令对班固积有宿怨,借机罗织罪名,捕班固入狱。同
年死于狱中。班固自幼聪慧,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就读,所学
无长师,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及长,贯通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不
穷究。在父亲的影响下研究史学。居丧在家时,着手整理父亲的《史记后传
》,并开始撰写《汉书》。东汉明帝水平年间,有人告其私改作国史,被捕
入狱。赖其弟班超奔走上书,其书稿遂送至京师。明帝阅后,很赏识班固的
才学,召为兰台令史。后又迁为郎,典校秘书。至汉章帝建初七年(82)成《
汉书》。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支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
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后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为中护军
,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因此受到牵连,被人陷害入狱,死于狱中。
班固还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汉书·苏武传》、《幽通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