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很有学问。他能文能诗,尤其喜欢批书,他曾对《水浒》,《西厢》等名著进行过批注,很有影响。传说,有一次金圣叹到一家寺院闲住。半夜起来找寺院主持,说他想批点佛经,老和尚说,要批点佛经不难。我有个对子,你对得上 ,我马上拿出佛经请你批点。金圣叹满口答应,请老和尚说出上联。当时正是半夜时分,老和尚不加思索,脱口出联:
半夜二更半,
金圣叹听了苦苦思索,始终对不出下联 ,只得败兴而归。清初,金圣叹因抗粮哭庙案被判死刑。临刑时正值中秋,忽然对出了老和尚的那句上联:
中秋八月中。
金圣叹高兴极了,赶忙要儿子去告知老和尚。金圣叹为批点佛经而苦心对对,终于对上了,心里异常兴奋,但批点佛经未成,却是终身憾事。临刑前,他的儿子带了酒菜去生祭,金圣叹一边吃,一边出了一上联,要儿子马上对出下联。那上联是:
莲子心中苦,
以“莲子”谐“ 怜子 ”。可是,他的儿子早已泣不成声,哪里还对得上来 ;金圣叹把儿子嗔怪了一顿,然后代他对道:
梨儿腹内酸。
这里以“ 梨儿”谐“ 离儿 ”。金圣叹面对死神,心神不乱,作对如此清醒,动情,所以,稗史中称其为奇才。
梨儿腹内酸。
仍然是利用“梨儿”与“ 离儿”的谐音。这一“苦”一“酸”,道尽了父与子生离死别的悲痛心情。
对联是一种高雅的文字游戏,经隋唐至明清而鼎盛。传承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对联那可讽可歌、亦庄亦趣且伸缩灵活、包罗万象的艺术特性使得它成为千百年来中国 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中国文学史,对联的作用实在是功不可没。希望大家以 联交友,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把我们的对联论坛发扬光大。说出你知道的对联故事,发 表只属于你的独特看法,快快行动起来,一起加入我们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