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府启事厅西墙壁上有这样一副对联:经济以诗书为鹄,文章得山水之腴。
古人称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为“经济”,称具有这方面才能的人为“经济才”;称礼乐法度、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以及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为文章。
鹄是天鹅,又指箭靶的中心,引申为目的。
“腴”字的狭义是指腹下肥肉,一般泛指肥胖、肥美和丰裕。
这副对联,上联主要说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和诗书的关系;下联主要说明文章和山水的关系。在这里,“诗书”是泛指一切经典著作。对联的作者认为,治理国家,关键的一条就是对人民进行教育,让人民达到知书达礼的程度。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也就可以说是达到了目的。同时,要造就一批具有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有用之材,也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教育他们,其中最主要的一条还是熟读经书。只有熟读经书,才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只有熟读经书,才能不断增长才干,逐步达到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目的。
写文章既要有丰富而生动的内容,也要有优美的景色加以衬托和润色。壮美的河山及人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就是文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这副对联讲出了一条存在决定意识的哲理,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至于治理国家究竟以什么为目的,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乃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有着不同内容的。
孔子读的书很多。他读书和教育弟子们读书的目的就是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他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即便能把《诗经》三百篇读得滚瓜烂熟,甚至能一字不错地背诵出来,可是叫他去办政务,他却一窍不通,叫他出使外国去办外交,他也摸不着头脑,象这样的人,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他做了鲁国大司寇以后,采取了许多整顿社会秩序和使鲁国强盛起来的措施,教育人民,造就人才,重用贤者,很快把鲁国治理得商贾无欺、买卖公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他给鲁定公推荐做地方官的宓不齐、子路、子贡等也都把所属的部邑治理得很好。
对联是一种高雅的文字游戏,经隋唐至明清而鼎盛。传承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对联那可讽可歌、亦庄亦趣且伸缩灵活、包罗万象的艺术特性使得它成为千百年来中国 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中国文学史,对联的作用实在是功不可没。希望大家以 联交友,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把我们的对联论坛发扬光大。说出你知道的对联故事,发 表只属于你的独特看法,快快行动起来,一起加入我们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