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及故事:明朝万历年间,湖北天门县的钟惺、谭元春开创了厚今薄古的“竟陵学派”。有人称赞他们,题一块“楚有材”的扁额赠送他们,悬在他们的学院门上。主持乡试的学台大人见了,心中很是不服,特到他们的住处来,想作一番考核。不料,钟惺、潭元春二人外出未归,学台大人便命随从将“楚有材”的扁额取走。不久,钟、潭二人回来,得知此事后,立刻赶到学台大人坐的船上,问道:“堂堂学台大人,岂有偷我竞陵木板之理?”学台大人假意道歉,便乘机拿出一道道难题相试,钟、谭二人对答如流。最后,学台大人出了一个上联,要他们答对。联日:
秤直、勾弯、星朗朗,能知轻知重;
学台大人是以秤自比,暗说自己是伯乐。钟、谭二人早已明白,冲口对道:
磨大、眼小、齿稀稀,可分细分粗。
学台一听,知道他俩是以石磨自喻。说明有人推动便自会为国出力,于是赞不绝口。钟、谭二人要将匾取回,学台笑说:“这匾少写了一字,我想改一改再送回来。”后来,学台大人果真把三字匾改成了四字匾:“惟楚有材”。挂在武昌阅马场牌楼上。
对联是一种高雅的文字游戏,经隋唐至明清而鼎盛。传承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对联那可讽可歌、亦庄亦趣且伸缩灵活、包罗万象的艺术特性使得它成为千百年来中国 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中国文学史,对联的作用实在是功不可没。希望大家以 联交友,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把我们的对联论坛发扬光大。说出你知道的对联故事,发 表只属于你的独特看法,快快行动起来,一起加入我们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