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平民百姓家的门联大都以抗日救亡为题材。如:
且把桃符纪国耻;
常看竹叶报平安。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
事事打起精神,布成新气象;
人人拿出力量,收复旧山河。
莫笑我蓬首垢面,一代更生新中国;
不怕他飞机大炮,同心打倒小东洋。
百万化为鱼,泥淖深投,料敌国牺牲难逃末日;
三千酬进酒,沙场醉卧,祝我军胜利不出今年。
1938年台儿庄大捷后,晚清进士单镜的门联日:
伫望中枢靖海岛;
快谈上将夺昆仑。
1942年春节,苏北某户闻新四军前方打了胜仗,喜题门联为:
新四军拼命抗日;
老百姓安心过年。
貌似平常,实际上字字对仗工整,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清末秀才,福建晋江的许经明,曾有春联述怀:
见利不趋,临危不避;
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长沙的黄曾甫题联一副:
雁阵南回,望万里关河,故国安在;
湘江北去,愿三湘子弟,敌忾同仇。
爱国老人马相伯97岁生日时有联述怀:
耻莫大于亡国;
战虽死而犹生。
对联是一种高雅的文字游戏,经隋唐至明清而鼎盛。传承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对联那可讽可歌、亦庄亦趣且伸缩灵活、包罗万象的艺术特性使得它成为千百年来中国 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中国文学史,对联的作用实在是功不可没。希望大家以 联交友,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把我们的对联论坛发扬光大。说出你知道的对联故事,发 表只属于你的独特看法,快快行动起来,一起加入我们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