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继续执行反共卖国政策,派兵全力‘‘围剿”红军。张、杨毅然实行兵谏,在华清池扣住了蒋介石,要求放弃内战,一致对外,团结抗日,共同御侮。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后来右人为兵谏(捉蒋)事颢联一副:
全民抗战,拯救家邦,赖张杨兵谏;
尽力交流,振兴华夏,促国共言和。
发动西安事变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曾被人骂为“不抵抗将军”。其实,张将军早在抗战前就胸怀爱国思想。1928年11月,他赠杨云史一副述怀联就隐藏着这样的情怀。联云: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
出句说他要做其父的不肖之子。其父张作霖是亲日派,因未满足日方的全部要求,被日本人在皇姑屯车站炸死。对句内容与他西安事变后的遭遇颇吻合。他自以为待人以诚,对蒋抱有天真的幻想。结果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即被监禁起来,长期失去了自由。
能表现其抗日思想的对联还有两副。一是挽所部安营长为抗日但躯群.守土共存亡,先鞭著我三军气;杯戋恩勇决,信吏传兹百世名。另一联为悼念吴淞抗日阵亡将士:百战为公理,浩气丹心,赢得誉满全世界;千里吊英雄,凄风苦雨,忍看血染吴淞江。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蒋介石以出国考察为名逼离部队。1937年回国后,遭长期监禁,备受折磨。1949年9月,在重庆磁器口大屠杀中,杨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
此联大处落墨,通观历史,肯定了“张杨兵谏”在抗战中的重大历史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诸将军的挽联写道:
为烈士复仇,彻底消灭反动派;
争人民幸福,努力建设新国家。
同月20日,西北各界举行迎葬杨虎城灵柩的大会。彭德怀有联致挽:
主张抗日,反对内战,十年囹圄无亏大节;
扫荡残敌,消灭独裁,全国解放足慰英灵。 鄂人向岩悼以一联:
临潼首义,巴郡成仁,华夏同哀,芬蔽千秋矣!追思往 事,慷慨磊落,赴庐山早与椒山遥相辉映;
夫竞活埋,妇因饿死,儿则腰斩,草菅众命焉,发掘阴
谋,罪恶贯盈,纵贼羽实彼贼魁自速灭亡。
芬,亦作蔽芬,芬芳之意。椒山,是明代杨继盛的号。杨因弹劾严嵩十大罪状,下狱受酷刑,被杀。
1956年6月,谢觉哉作《重游华清池》诗,有联云:
乐岁穰穰弥华渭,
丰功喷啧纪张杨。
极赞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壮举。
1986年,郝凤年题西安事变五十周年长联日:
追忆半世纪前往事:倭寇入关,狂抢、狂烧、狂杀。狼烟滚时,劣迹昭昭,铁蹄踏处,罪行累累。耻也,辱也!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同室岂能动干戈?忽闻骊山脚下,枪声顿作,惊煞敌伪顽,二将军高举兵谏义旗,威慑天下。如此保家胆略,敦使友我同携手,八水古城千年传佳话;
告知全神州后来者:英雄出征,有理、有利、有节。虎穴斗智,忠心耿耿,龙潭陈词,奇功赫赫。战乎,和乎?独仗针锋相对其策,异党亦可为玉帛。遥想延水岸边,灯火通明,分清左中右,三豪杰稳操联蒋胜券,誉驰人间。这般抗日韬谋,促成国共又并肩,七贤名庄万代立丰功。
“八水古城”即西安。“三豪杰”,指调处西安事变的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七贤名庄”即曾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七贤庄。近人有张春利者,题临潼兵谏亭一联:丹心照汗青,自有口碑传大义;壮举惊寰宇,还修亭阁记丰功。
上联高屋建瓴,开门见山地肯定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有口皆碑千古流芳是情理中的事。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张学良字汉卿,与“汗青”谐音,作者顺手拈来,恰到好处。综观张、杨二位将军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大义凛然,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表现了为祖国为人民“留取丹心一片”的高尚情操,与文天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自有”是顺理成章的意田.用词相当准确。
下联更进一层阐明张、杨两将军“壮举”震惊中外,功高盖世,事实上这是中国前途命运的转折点,在世界史上都有划时代意艾。如此功绩,仅凭口碑,表达不了人民对两位将军的强烈爱戴之情,“还修亭阁”,照耀神州,让子孙后代永记历史。“兵谏亭”的真正意义即在此。此联切题后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全联对仗工稳,结构严谨;评价人物,切情顺理,中肯得当。深得撰联三昧。
对联是一种高雅的文字游戏,经隋唐至明清而鼎盛。传承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对联那可讽可歌、亦庄亦趣且伸缩灵活、包罗万象的艺术特性使得它成为千百年来中国 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在中国文学史,对联的作用实在是功不可没。希望大家以 联交友,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把我们的对联论坛发扬光大。说出你知道的对联故事,发 表只属于你的独特看法,快快行动起来,一起加入我们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