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利时和卢森堡两国边境上,有个名叫马特兰吉的小镇,土地一半属于比利时,一半属于卢森堡,横穿全镇的欧洲4号公路,是镇上唯一的一条大街,沟通了比、卢两国的交通。 马特兰吉有一幢房屋,正好被比、卢两国的分界线穿过,因此它也是一半位在比利时,一半位于卢森堡,从而引起了游客们的巨大兴趣。更使旅游者感兴趣的是,这个只有1200人的小镇,大街上却布满了许多烟酒超级市场和汽车加油站。 .
原来,比、卢两国的燃料税与增值税有差别,而马特兰吉镇正好位于边界线上,人们只要多走几步路,就可以买到廉价的东西。最早,比利时的柴油卖得比较便宜,于是这个镇的比利时境内,就很快增加了几家加油站。商人们看准了这点,把马特兰吉变成了一棵摇钱树。 到了60年代,卢森堡的汽油价格降低了,一夜之间,马特兰吉镇的卢森堡境内突然增加了12家加油站。每公升高级汽油在卢森堡只卖34便士,而在比利时却要卖45便士,因此马特兰吉镇比利时境内的加油站就销声匿迹了。烟酒也是一样,在卢森堡境内购买一包香烟要便宜30便士,一瓶威士忌要便宜1.5"--3镑。
居住在边界小镇一带的两国居民,都乐意购买便宜货,真是左右逢源,商店的生意也格外兴隆。以1988年8月为例,马特兰吉的12家加油站共售出800万公升汽油,而镇上最大的超级市场,每天平均有32辆游览车满载旅客来抢购便宜的烟酒。
据说,马特兰吉镇分属两国的现象,是由于1839年伦敦条约中一个小疏忽所造成的。1992年,欧洲12国决定共同成立“单一市场”,于是,增值税和燃料税率也就统一了。然而两国在货物税、营业税上还略有不同,商人们仍可继续赚钱,可是,像以前那种生意兴隆、游客云集的景象再也不会出现了。
在荷兰和比利时交界的地方,有一个7000多居民的小镇巴勒,它在行政上分属两个国家,走在街上,右边钉着荷兰门牌,左边却是比利时门牌。几乎什么东西都有两套。两个镇公所,警察局、税务局、消防队、电力公司、电话公司都有两个,甚至连学校、教堂也各自分开。这个小镇使用的货币也是两种。就是在同一个镇内,有时也需要打国际电话。
有趣的是,一家住户也分属两国。比利时人卡特琳的住房正好处在国境线上,厨房属于荷兰,而卧室却属于比利时。她每天洗脸刷牙,洗澡吃饭是在荷兰境内,而睡觉却在比利时境内。
我国云南和缅甸交界的德宏傣族自治州陇川县内,有个叫拉尹的村寨,属我国与缅甸共有。一条不明显的国境线横贯寨子中央,界碑在寨尾的一堵墙下。寨子里有两个政府管辖的政权,中国方面设村长,缅甸方面设土司。两国村民可以互相往来和通婚,两国货币通用。缅甸儿童都来我国办的学校读书,村民们风趣地称他们为“缅甸留学生”。
美国和加拿大边界上有座跨国小镇,一户人家的住房被国界分开,厨房在加拿大境内,客厅在美国一侧。这户人家每天“往返”两国之间,要遵守两国的法律。厨房和客厅设备也必须分别向所坐落的国家购买,因为两国都规定,把外国设备安放在本国要交税金。住户后代的国籍也有讲究,即在哪个房子里生的孩子,就算哪国的公民,所以,这个家庭既有美国人,也有加拿大人。
在哥伦比亚和巴西边境上有户人家,主人名叫阿吉列,国境线正好从他家中经过,将他的卧室和盥洗间分开在两国“统治”之下。办事认真的边界官员们竟在他的住房内设立了国界标志。阿吉列每天要多次进入巴西,然后又“回国”。一天的生活既在本国度过,又在邻国巴西度过。
在美国和加拿大边境安大略湖上的千岛群岛中,有个拉维戈岛,属于美国,岛上有一座小桥,同一个加拿大的较大岛屿相连接,桥身跨越两国,成为世界上最短的国际桥。
伊朗和阿富汗两国间有个村庄,村民的国籍是经常变动的,有时属伊朗,有时却成为阿富汗的公民。原来,源出阿富汗东部山地的赫尔曼德河流向边境伊朗境内的湖泊时,河床经常改道,时而向东,时而向西开出一条新河道。当这条河流改道时,两国的国界也随之改变,这座村庄也由于河道的改变而改变所属的国籍。
在世界上,这种跨国的村镇和家庭是并不多见的,因此,也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这种独特有趣的生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卧虎藏龙。奇闻趣事,奇闻怪事,世界奇闻,奇闻异事,灵异事件,世界 未解之迷,探索发现,UFO,飞碟,奇观,老照片…一系列的千奇百怪事件正在发生着。赶快说出你知道的奇闻趣 事,让我们一起分享千奇新境界,开启百怪新旅程,快快加入我们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