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维族是西非南部的一个大部族,也是多哥共和国的一个大部族,它约占多哥全国人口的35%。埃维族有120个独立小部族,都叫做“杜”。每个“杜”以自己所占的土地为基础,人口从数十人到数千人不等。“杜”由王族显贵和军事首领组成的酋长会议选出的酋长治理。它既保持了世袭的传统,又增加了民主选举的色彩。
埃维族为斑图族系,他们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习俗。
埃维族人历来崇尚见危相助的精神。传说,从前埃维族人每迁徙到一个新地方,都要在土著居民的村庄附近扎下营。深夜时,人们猛烈敲打兽皮,并让一位妇女呼喊“救命”。如果当地居民没有作出反应,表明他们没有恻隐之心,不能作邻居,一到天明就离去。有一年,埃维人的祖先踏上多哥的土地时,在塔杜村夜宿,同样的敲打兽皮,一位妇女呼“救命”,结果,当地居民听了喊叫声,立即出来向他们发出警告:“不能这样欺侮一个孤弱的妇女”。埃维人听了后,便决定在这里定居,同善良的塔杜村人为邻。
埃维人以乐意助人而闻名。例如1983年1月,当大批加纳难民途经多哥南部沿海公路时,数不清的当地埃维人,竞相前往难民临时歇息的地方送水送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有首儿歌典型地体现了埃维人的好客情意:“苗维忠罗(欢迎你),苗维多罗,远方来的客人。你走了那么长的路……”有个古老的传说:埃维人的祖先有时会化妆成远方客人回家探访。因此,人们已习惯于把远方来客视作吉星光临。另一个传说:17世纪时,上天曾赐给他们的国王一只饰金子的神凳,从此凳子在埃维人的心目中,就是权力和荣誉的标志。酋长有象征自己权威的“酋长凳”;富人有用贝壳镶嵌、用来光宗耀祖的“财富凳”;在宗教仪式中用的是白色的“神凳”。
客人来访,让客人在凳子上就坐,是给客人的殊荣。客人就坐后,主人很快端上水来。向客人敬水时,自己先喝上一口,以表示水是清洁的。客人接过水,如果能先滴几滴水在地上,用来祭献主人家祖宗,主客间的气氛就会变得很友好、融洽。埃维人还喜欢将自制的棕榈酒和土烧酒来款待客人,欢迎客人同他们共餐。
埃维人有饮血结谊的习俗。如果两人要结为生死之交,可以双双到祭师那里,伸出右手,让祭师用刀子放血。祭师用棉花球醮上两人的血,泡进酒杯里。然后,祭师走到室外,祝愿两人友谊永存,生死不渝。祝愿完毕,祭师回到屋里,从杯里取出棉花球,然后将酒杯递给结谊的人。他们举杯宣誓相互忠诚,永世相好。
埃维人同仇人和解,常常举行另一种仪式。事先,当事人将一个装着水、玉米、木片等小物件的葫芦,放在院子内,第二天清晨起身后,双方来到院子,在葫芦里注进几滴酒,然后一同跪在地上,对着上苍表示释怨和解。然后,捧起葫芦,含水喷地,如此反复三次。以前如果做过对不起对方的事情,这时就可对着苍天承认错误。最后,两人各从葫芦里取出半杯酒水带回家,将其余的酒水泼地祭神。
埃维人重视内部团结。在许多节庆和欢宴中,常常会出现为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和纠纷的仪式,相互和解,增进团结。因为人们都认为,神灵和祖宗是不愿意接受一个不团结的集体祝福的。
在节日里,那种热烈的歌舞场面,总是充满着强烈的感染力和凝聚力。那热烈的鼓点、和谐的歌声、奔放的舞蹈、协调的舞步,充分显示了它是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友好的集体。 这里是热带气候,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埃维人根据季节变化耕种不同的作物,主要作物有玉米、山药、花生、青豆和棉花。椰子树是他们宝贵的财富。他们在海边晒盐,同时也是优秀的渔民。
渔汛期间,埃维人组织起来,几十人一群,到大海或海边浅滩去捕鱼。他们迎着海浪,合力拉网,黝黑的脊背,在阳光下,给人以一种力量的美感。妇女和孩子在岸上等待渔船归来。她们将捕获的鱼虾装在盆内,拿到市场去出售。 .
一夫多妻制在埃维族人中较普遍。儿子结婚时,从父亲那里获得一块与祖先宅院相毗连的土地。他们必须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一座葱茏的宅院,为每个妻子及其孩子盖一幢小房,他本人也拥有一座小房。这种呈长方形的小屋,建筑方法很是别致,先用树条编织成屋墙,而后抹上一层泥,屋顶用茅草铺盖。由于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如今,埃维人大多已改用瓦楞铝板或波纹铁皮作屋顶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卧虎藏龙。奇闻趣事,奇闻怪事,世界奇闻,奇闻异事,灵异事件,世界 未解之迷,探索发现,UFO,飞碟,奇观,老照片…一系列的千奇百怪事件正在发生着。赶快说出你知道的奇闻趣 事,让我们一起分享千奇新境界,开启百怪新旅程,快快加入我们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