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供销网首页
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

世界上最北部地区的居民是因纽特人(原名爱斯基摩人),他们大约有8万多人,居住在北极圈周围的格陵兰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北部,还有一小部分居住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角的楚科奇半岛和符兰格尔岛上。    

因纽特人意为“真实的人”。北美洲印第安人将因纽特人称为“爱斯基摩人”。“爱斯基摩”这个词的意思是“吃生肉者”。爱斯基摩人以肉食为主,而且有吃生肉的习惯。        

冰天雪地的北极,除了苔藓以外,几乎草木不生,当然也没有庄稼了。因纽特人“靠海吃海”,把浩瀚的北冰洋作为生活的重要源泉,鱼类和海兽是他们的主要食物,特别是海豹,在因纽特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海豹是最珍贵的猎物,海豹肉是因纽特人不可缺少的主食,海豹油可以点灯和取暖,海豹皮可以做衣服和妇女的围裙,铺在地上当褥子,挂在门上做帘子,还可以用来搭帐篷、做皮筏子,海豹的干肠丝可以做线,骨头可磨成针,妇女还将骨头雕刻成各种装饰品。    

夏季,因纽特人乘着皮筏去沿海打猎,当发现了海豹和海象,就把拴着皮条的鱼叉向海兽投掷过去,如果刺中,海兽带着鱼叉沉到水中,过一会儿又奄奄一息地浮出水面。这时候,猎人先把拴在鱼叉上的皮条拉过来,再抓住鱼叉,把海兽拖到小船    

北极狗是因纽特人的“助手”。平时,狗同主人在冰屋里同吃同住,主人外出打猎或旅行的时候,都要乘狗拉的雪橇。当猎人发现海豹以后,一声口哨,狗便停下来。猎手们背着武器,开始在雪地上匍匐前进,绕到海豹的背后,不让海豹嗅出,当枪声一响,海豹被击中,拉雪橇的狗狂吠着奔向主人,猎手们赶去,用刀割开猎物的肚子,取出内脏,向狗投去,作为犒赏。猎人把海豹的肝吞掉,然后将余下的海豹肉装上雪橇,运回住所。北极狗在冰雪上行走快速,一小时可跑20多公里,如果碰到紧急情况,还可以连续跑上18个小时不休息。    因纽特人住的房子很特别。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地区,覆盖的都是冰雪,因纽特人利用这些不易融化的冰块,垒砌成圆形的“冰屋”。房子里面用海兽皮围起来,没有门和窗,只是从地下开一条通往屋外的地道。冬季的严寒可把冰屋冰结得更坚固。这样既能防寒,又能保温。屋内点燃起用石臼盛着海豹油、用兽毛搓成的灯芯,把屋子烤得暖烘烘的,还可以用它来烹煮食物。有的房屋是木板房,也有石头砌的。    

冬天,因纽特人的妇女,都在屋里做手艺活。因纽特人喜爱艺术,擅长雕刻和绘画,用海豹皮、石头和鱼、兽的骨头,制作同他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艺术品,如飞禽走兽,虫鱼花卉等,形象十分逼真。    

因纽特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生活比较单调,大部分时间为寻找食物而忙碌,文化娱乐生活少。可是,因纽特人性格开朗,也有自己独特的娱乐方式:讲故事。在漫长的冬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听老人讲打猎和冒险的故事。在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方,参加的人就多些,一代代传下去,经过补充、修改,故事就更加生动了。此外,因纽特人还喜欢跳舞,他们经常戴着特制的假面具,三三两两地在一起歌舞游戏。    

夏季来临时,因纽特人离开“冰屋”,把屋内一切能移动的东西都装上皮筏,唱着歌,驶向两岸陡壁的河谷。那里有小青鱼,打猎后,除一部分当时食用外,大部分晒干,留作过冬食物。野生成群的驯鹿很肥壮,因纽特人把它们围猎射死。捕猎得最多的还是沿海的海豹。    北极区的夏季是短暂的。一到9月,严冬开始降临。因纽特人贮存的食物已足够过冬之后用,就开始收拾行李取道回家。在家乡的旧址上,修理好原先住过的“冰屋”。一切停当后,全村的人们集合到一个公共场所,开会庆祝夏季的丰收,并祈祷来年有更大的收获。这时候,人们尽情地唱歌跳舞,常常彻夜不眠。    

因纽特人长着浅黄色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属于黄种人。由于长期的冰天雪地生活,他们已经同亚洲的黄种人不同了。他们身体矮小粗壮,皮下脂肪很厚,眼睛细小,鼻子宽大,鼻尖有点向下弯,像鹰钩鼻子。这些特征是因纽特人对冰天雪地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因纽特人具有特别强的抵御严寒的本领,他们穿的衣服很少,只是贴身的一件小皮袄,外加一件严密而宽敞的连衣帽,就可以抵挡严寒了。猎人们甚至在身旁点一堆篝火,盖上自己的衣服,就可以在冰天雪地中酣睡,任凭雪花飘落在身上,却安然不动,他们既不会患感冒,也不会被冻伤。    

为什么因纽特人特别耐严寒呢?有人研究后发现,因纽特人遇到寒冷的时候,他们身体内部的恒温调节机构就会促进热量大幅度增加。因纽特人吃的肉类都是高蛋白、高热量食品,这是他们耐寒的重要原因。    

因纽特人的社会组织很简单,组织和管理社会的方式,在欧洲人没到达的地方,同原始社会差不多。没有警察、法官,更没有军队。他们对犯了错误或罪行的人,利用道德规范来教育,不理睬他,不让其参加集体活动,把他孤立起来。只是对罪行特别严重的人,在大家一致同意后,才把他杀掉。然而,这种现象却是极少的。    

因纽特人为什么要远离亚洲较温暖的地方,而迁居到寒冷的北极地区去呢?科学家认为,大约在1万年以前,北半球一部分地区冰冻厚达几千尺,许多动物被严寒驱赶到了“南方”。后来,冰川逐渐消退了,一些动物又重新回到了北极地区。这时候,以狩猎为生的因纽特人为了追猎这些动物,也就来到北极地区定居。因纽特人勇敢地接受了大自然的严酷挑战,越过亚、美洲曾经相连的白令地峡来到北美洲,在极其严寒的环境中已生存了几千年。    

近年来,随着北极地区地下资源的不断发现和矿产的开发,大批欧洲移民的后代来到这里,北极地区的静穆被打破了,近代物质文明也闯进了因纽特人的生活中。他们中有的人成了矿山和工厂的工人,有的年轻人进入了学校,他们有了自己的文字。格陵兰和阿特拉斯加的因纽特人还有了自己的报纸,许多因纽特人的村镇都有商店,有的地方煤油代替了海豹油,汽艇代替了皮筏。他们的衣服也有很大的改进,穿戴一种式样别致的防寒衣帽,里面是软毛皮,外面是兽皮大衣,一套衣服只有三四公斤重,又轻、又软、又暖。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许多因纽特人还保持着具有古老传统的生活方式。

千奇百怪论坛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卧虎藏龙。奇闻趣事,奇闻怪事,世界奇闻,奇闻异事,灵异事件,世界 未解之迷,探索发现,UFO,飞碟,奇观,老照片…一系列的千奇百怪事件正在发生着。赶快说出你知道的奇闻趣 事,让我们一起分享千奇新境界,开启百怪新旅程,快快加入我们吧。

发表你的评论吧!
称  呼:
内  容:

政府网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现代农业博览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