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必须站在社会发展的政治高度,怀着教育发展的长远目光,将品德教育提高到学生成才关键的认识层面,才能无愧于学生,无愧于社会,无愧于教育这份关系社会发展的神圣职业。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
一、品德教育应从体制上突破创新。“教育金字塔”的形成,最顶层的应是品德,然后才是智力和才能,其次才是其它。因此,从政府到教育,从老师到学生,必须先认识到品德是成才的关键因素,智力才能(以下简称“智能”)是成才的坚实基础,随之,要打破根深蒂固的智力教育常规,创新品德教育模式,然后,在体制制度上改革探索,在执行贯彻上苦下功夫。退一步说,即便在教育理念上达不到“品德在前、智能在后”的认识,但至少也要将品德与智能同等对待。
二、品德教育应从安排上科学规划。教育管理层应将品德教育与智能教育并重看待,可以采取大力提高品德教育考核分值、适当增加品德教育课时、定期召开品德教育报告会、加大教育工作者的品德教育培训学习力度、召开学生家长品德教育座谈会等方法促推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应身体力行,潜心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品德教育活动(例如三月学雷锋、长期助人为乐、我为社会做贡献等),引导学生撰写品德教育心得,召开学生比赛品德教育演讲,真正做到以父母之心务教,以责任之心助学,争取实现学生“又红又专、品学兼优”的教育目标。
三、品德教育应从课程上彰显细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要使学生牢记革命先烈,培养爱国情操,追溯和平根源,珍惜幸福生活;通过传统美德教育,要使学生牢记先贤古训,培养美德情操,弘扬中华文明,眷恋母亲情结;通过法制观念教育,要使学生牢记法律知识,培养法治观念,规范日常行为,加强警示提醒;通过社会公德教育,要使学生牢记公共礼仪,培植道德理念,加强品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四、品德教育应从氛围上齐抓共管。老师不是学生教育的唯一责任人,社会各方都应广泛参与,加强教育。政府应加强对媒介的舆论引导和网吧的严管治理能力。媒体上应宣传“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切不应图一时收视,从而忽略观看对象尤其是学生的承受力度和模仿能力;网吧也不应图一时盈利,从而纵容学生上网,助长歪风邪气,由于无力支付上网费用给社会造成不良隐患。同时,学生家长要与孩子经常谈心,加强了解,使孩子的行踪掌控在视线之内,使孩子的行为规范在允许之中。另外,社会各方面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成长提供肥沃净土,清除人生路障。
五、品德教育应从心理上常抓不懈。一语可使众人伤,一石可击千层浪。我们不能因一起或几起校园伤害案而作一时的警示教育,那样的结局只会是治标不治本。我们应当认识到学生教育尤其是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效工程,它不能当一次战斗来打,而应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来研究、来部署,它更不是一时半回就可完成的朝夕业,它是一项需要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爱心接力才可完成的艰巨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成才才会大有希望,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
当我们看到一棵棵幼树成长为祖国的栋梁,当满天下的桃李给我们投来感谢的目光,那一刻,世界会是怎样?我们会是怎样?你还记不记得那句有力却很渺茫的话:学生成才的关键是品德教育。
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发生着、经历着、感知着,,每段故事的发生都是一个话题的由来, 大胆说出你对不同人生话题的不同看法,发表属于你自己的独特见解,快快加入我们吧!
你来评价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