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些人才招聘会上,“本科以下免谈”的招牌赫然入目,令许多中职生、高职生望而却步。前不久,某中央机关招聘两名速录员,竟然也要求有硕士学位。这种“学历崇拜”主导下的价值取向的不断推波助澜,使“名校光环”愈发夺目。
上了大学、读了名校,成才似乎顺理成章。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态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观,从高考一直向下延伸到幼教阶段。“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令家长们纷纷“先下手为强”。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沉,近视镜的度数越来越高,除了课内的作业、练习,还要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辅导班,天真烂漫的孩子成了社会上最忙碌、最劳累的群体。
上大学、读名校,固然有利于成才,社会各方面的人才确实大量从大学、从名校走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走上这条路的人都能成才,也不意味着要成才就必须走这条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目前每年录取的新生达600万左右,但与我国两亿多学生的总量相比,这还是个小数目,高等院校的毛入学率也只有21%左右。
成才的路千万条,决非只有“独木桥”。尤其是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社会上对技术工人、职业教育的需求日显旺盛,技工队伍中涌现出的岗位能手、劳动模范重新受到尊重,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老眼光,重新建立多元的成才标准。
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发生着、经历着、感知着,,每段故事的发生都是一个话题的由来, 大胆说出你对不同人生话题的不同看法,发表属于你自己的独特见解,快快加入我们吧!
你来评价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