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供销网首页
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只有成名成家才算成才吗?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人越来越多,广义理解,也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成才。然而,传统观念并不容易随之发生改变,很多人仍认为只有在高端岗位上取得显赫成就以至社会知名,才称得上成才。无形中,才能的含义被缩小,一般生产劳动技能都被排除在外,更不要说服务性行业的知识和技术。社会发展的趋势恰恰相反,不可能成为“倒三角”,高端岗位大大多于普通职业并充分满足就业需求,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果自认为是“才”,就不该置这么浅显的道理于不顾,非要钻牛角尖。

说到成才,要搞清怎样去“成”。知识和才能是通过学习取得的,离开实践就谈不上运用,离开运用也就谈不上真正掌握。这些正是成才的过程。读过书,仅仅是具备了成才的较好基础,肯不肯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是决定是否成才的关键。人之所以成才,不仅因其拥有较多的知识,更是因其在实践中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未经实践检验,充其量是个“准人才”,还远不能说已经成才。一个科学合理运转的社会机制,就是为“准人才”们提供更多更宽广的实践平台,帮助“准人才”们最终走完成才的过程。

说到成才,还要搞清一个相关概念,就是成就。人们往往习惯性地以是否取得成就来衡量是否成才。那么,是不是一定要出人头地才算有成就,才算是人才?显然,这种观点不仅有失偏颇,而且走了极端。改革开放走过30年历程,共和国即将迎来60华诞,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也在不断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创造机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者已不再是士农工商那样简单的划分,社会分工愈加细化,各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有着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但是,社会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尚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人才评价体系也带有很多过去时代的印迹。一方面鼓励成才,一方面对人才理解过于狭隘,客观上使不少年轻人陷入困惑。

理想的状态是每个人都从事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职业,这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观点。其实,社会不仅需要专家学者,也需要各种各样的建设者;不仅需要高端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社会分工千差万别,新的行业层出不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天的职业已有1800多种,怎么能以职业和岗位的区别断言成才与否呢?

“用理想信念的明灯照亮人生的路。”在成才之路上,倘若没有勤奋、专注的品质,没有对目标的执着、对挫折的坦然态度,没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服务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那么成才就不过是空中楼阁。只有端正成才的动机,厘清成才的思路,明确成才的目标,找准成才的途径,才能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才能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人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需要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我们期盼科学的成才观能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期盼不拘一格育人才能够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人生百问论坛

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发生着、经历着、感知着,,每段故事的发生都是一个话题的由来, 大胆说出你对不同人生话题的不同看法,发表属于你自己的独特见解,快快加入我们吧!

你来评价吧!

称  呼:
内  容:

政府网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现代农业博览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