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依此推论,古人读书的目的,不过是“黄
金屋”“颜如玉”此类东西罢。那么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初中,古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类的言语也就可理解为因为读书是得到万般下品的最佳途径,所以读书才比其他事情具有更高的价值和可行性。换而言之,读书人是选择了一种能更轻松地作人上人的途径的聪明人。的确,在中国过往的几千年里,有不可胜数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这块敲门的砖良开了顶层社会的大门,砖成为万人之上的“人上人”,其中亦不去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风云人物。这就是读书人自己说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是的,正是因为有了“十年寒窗”这样的付出,苏秦、张仪得以纵横乱进,凭借七寸不偿之舌游说于诸侯,身披六国相印,风光一时,李斯得以辅佐始皇,十年之内吞并天国,完成了这前无古人的旷世壮举,成为大秦王朝第一丞相;范仲淹得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推行新政,使天下,一时大代”。……就是这些用一生中最宝贵的十年光阴成就自己梦想的读书人被永远地记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永垂不朽。
读完历史再看看我们的现在,这十几年以来,无数的同龄人都在毫无反思的行进在上一辈为我们铺度的星光大道上,义无反顾地走。当我们向上一辈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走,以及走到最后的归途是什么时候,对于前者,他们会告诉我们说不要问为什么,因为这一条路是无数的成功者走过的,因此绝无错误可言。至于后者,他们畜不犹豫地告诉我们走,一起走下去,只要坚持到最后,你就是胜利者。因此我们都只能告诉自己说,因为这条路是对的,所以要走下去。如果还是不能坚信,就只好再告诉自己,走下去,这条路的正确是好庸的。然后,我们就这样走过了十几年,人生中最初最可宝贵的十几年。
记得有一句歇歌词里说:我们用青春赌明天。是的哪,我们不就是将十几年大好青春都赌在了“读书”这中似乎是从一出生就降临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上了吗?尽管这笔赌注并不一定是我们自己押下的,但事实上,我们是无法回头了,只能继续赌下去,继续无止境地押下赌注,将我们五彩斑斓的青春岁月都赌进了这个有无数人参与的局子里去。其实,这也不应该完全算成是一种“赌”吧,因为我们其实是知道的,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成为永远的赢家。所以说,只要适应了这个赌局,那么摇骰子的就会是我们自己。那么在一定范围内,我们是稳兼不赔的,投入越多,得到的产出也就越多。
基于上述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不知道你是否真正地认真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如果你认为只有读书这种事重要而不去思考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那么我不能说你是在做一件真实的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到那些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学子们说,他们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毫无反思地做到最好。”我不知道这对于他们来说应当算是一种幸运还是一处悲哀,难到一定要毫无反思才可以做到最好吗?不!一定不是这样子的,因为长远的来讲,人生绝不会是一个可以毫无反思地做到最好的过程。《大学》里说:“致知在格物”,真正能够让我们进步的“知”是在我不断探索不断反省的过程里得到的,而绝不会是在可以“毫不反思做到最好”的所谓的学习过程里得到的,到此,所有问题都很明白了,读书是被人们具体化了求知的过程,因此其实也必须是一样的。读书一定要有所感,有所思,才能有所虑才能有所得,才能更加深刻地去认知这个包含万象的世界,才能真正意识到,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才来到这个世界上。
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发生着、经历着、感知着,,每段故事的发生都是一个话题的由来, 大胆说出你对不同人生话题的不同看法,发表属于你自己的独特见解,快快加入我们吧!
你来评价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