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角色——贾母
贾母是宁、荣二府中最高的家长,人称她为“老太太”、“老祖宗”、“史老太君”。
《护官符》中的四大家族中,有一个“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贾母就是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小姐,嫁给了荣国公贾源的长子贾代善,生有贾赦、贾政两个儿子和贾敏一个女儿。贾宝玉是她的孙子,林黛玉是她的外孙女,史湘云是她的侄孙女。
贾母福寿双全,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她有满堂的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重孙女、重孙媳妇孝敬她;有数不完认不清的丫环、婆子、小斯服侍她。特别是掌家的孙媳妇王熙凤千方百计地孝顺她、迎合她,使贾母尽情享乐。贾母的八十寿辰,正日子是八月初三,从七月二十八就开始在荣、宁两府齐开筵宴,直到八月初五,整整七日。热闹豪华,非往日家庆活动所比,显示了这位太夫人的尊荣。
贾母是一个诗礼簪缨之族的贵夫人。她见多识广,很有修养。她初嫁到贾府时,正是荣国府的鼎盛之时,曾躬逢几次金陵接驾的盛典。她一直是荣府家政的主持人,直到年纪大了,才渐渐地不管事,交给了王夫人、王熙凤。元宵节,贾母点戏,一出《寻梦》、一出《下书》,吩咐只用箫和笙笛。同是贵夫人的薛姨妈甚为惊奇,说:“实在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过只用箫管的。”贾母却认为没什么稀奇,只是在个人讲究罢了。可见贾母对艺术的赏鉴,是很清雅脱俗的。
贾母对宝玉极奇宠爱,把这个孙子当作“心肝”、“命根子一样”来珍视。对于贾政的严厉管教,她不以为然。宝玉不敢去见贾政,她就说“不要紧,有我呢”。贾政有一次打了宝玉,贾母大发雷霆,当下就在要回金陵老家去。结果是贾政不得不向母亲叩头认错。所以,在贾母的庇护下,宝玉得以在大观园中与姐妹们过一段平和、安定的日子。贾母也钟爱她的外孙女林黛玉。是她让这两孩子同行同止,并在生活同等对待。使得宝玉、黛玉青梅竹马,逐渐产生了纯真的爱情。但是,在造成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上,贾母直敢关键作用。王熙凤的“掉包计”是得到她的首肯的。因为在维护家族利益上,这位封建大家庭的家长是丝毫不能含糊的。
贾府被抄后,贾母日夜不宁,思前、想后,眼泪不干。她曾虔诚地向天祷告,保佑她的儿孙们。她拿出了自己全部的体己财物,分给儿孙。没过多久,这位“生来就是为了享福”的老太太,终于在看到贾家一败涂地后,在忧戚中辞世。
死时,贾母八十三岁。
相关资讯
贾母-成功学
贾母,金陵世勋史侯之女,荣国公贾代善之妻,贾赦、贾政、贾敏之母。荣宁二府的“老祖宗”,地位尊崇,儿孙满堂。
作为女人的贾母,虽然出场时已是个富贵尊荣的老太太,但就遗传学的观点看,有宝玉和黛玉这样品貌的孙子、外孙女,样貌可以推想不差,至少是受看的。她的个性基本属于活泼外向型的,这把年纪了还喜欢和年轻人玩笑,年少时贪玩淘气,差一点子掉在水里淹死,头上还跌了个窝。
她溺爱宝玉,有一部分原因是宝玉“通身的气魄”很像他爷爷,从这一点看,她和贾代善的感情想来也说得过去。
她品位高雅,很有生活情趣,会吃,会穿,懂茶道,喝老君眉这样的养生茶,取用梅花雪水浸泡;她欣赏戏剧,爱听琴,l讲究赏月之道,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比小资还小资;她的音乐审美趣味,是“铺排在藕香榭的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她指导惜春的画,教宝钗居室布置,告诉凤姐蝉翼纱和软烟罗的区别;在潇湘馆发表的窗纱配色理论,更显示了她在家庭装修方面的艺术天分。
她的见识和修养,固然是有优越的家世撑着,有底气,但活得粗砺的女富人、女强人还少吗?她在细节上的婉转心思,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用心生活,往往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而作为领导者的贾母,“当日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她还来得呢”。她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稳坐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
遥想贾母一生,必定历经风浪,在鼎盛期的贾府管理层,在数十年媳妇熬成婆的过程里,在大家族的勾心斗角中,她积累了比凤姐更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见识过更宏大壮阔的世面,具备了更丰富有效的理家之才和治家之威。贾母的太上家长位置,是一点点用青春和时间置换出来的。
60年里她经历了太多,这些阅历让她洞悉人生。所以她有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通达。她能任用有明显缺点但肯干能干的年轻干部王熙风,能看透“哪个猫儿不偷腥”,想得开“凡百事情,都自己减了”,安享天年。
但千万别忘了她还有睁着的一只眼,表面上不亲庶务自得其乐的贾母,在关键时刻明锐果决、凛然不可犯,看看她在贾赦谋娶鸳鸯一节时的发飙,就会明白,她一把手的位置和相应的警觉,从来没有一天放弃过。
贾母的管理理念相当先进,知人善任,抓大放小,适时退居二线,在一切场合力挺主事新人凤姐,既能放权享受,又能统领全局。她还善于带队伍,她调理的丫鬟,遍布大观园各房,紫鹃、晴雯辈,从相貌到资质到才干,哪个不令人称羡?
作为女性管理者,贾母有一些柔性的管理方式,她怜贫惜老,优礼刘姥姥,宽待犯错的小道童,女性基本的善良和同情心。贯穿贾母的为人处事。福分,很多是修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