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钟
放空钟是北方传统的儿童游戏。空钟外形像圆筒,一根木棒从中间穿过作为转轴,筒侧有狭长的小口,空钟旋转时空流入里机引起共鸣,并随着旋转的快慢而发出不同声响。放空钟时,一手执顶端系有细绳的竹尺,将细绳缠绕在空钟柄上,然后用力拉绳,直到绳从柄人脱离,空钟便落地旋转,因而叫“放”空钟,春天,天所渐暖,大街小巷中悠扬悦耳的空钟声此起彼伏,传达着春的生气和信息。
根据文献考证,所谓放空钟,就是现今所称的扯铃。在商务出版社所发行的体育大辞典、汉声杂志中的中国童玩、台湾省政府教育厅所出版的中华儿童百科全书中,均有类似的说法。另在商务出版社的辞源、三民出版社的大辞典中解释,扯铃和空钟还是有所差别,辞源称「扯铃,玩具,形制略似两空钟相联,以绳贯两木杆络其中部,在空中旋转以成声,亦有仅用一端者,较空钟为后起,以空钟有地龙之名,俗称天龙」。
相关资讯
抖空竹亦称“抖嗡”、“抖地铃”、“扯铃”。汉族民间游艺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原是庭院游戏,后经加工提高,有了竞技性质,并成为传统的杂技项目。分双轴、单;轴,轮和轮面用木制成,轮圈用竹制成,竹盒中空,有哨孔,旋转发声,中柱腰细,可缠绳抖动产生旋转。玩的人双手各拿两根两尺长的小竹棍,顶端都系一根长约五尺的棉线绳,绕线轴一圈或两圈,一手提一手送,不断抖动,加速旋转时,铃便发出鸣声。抖动时姿势多变,绳索翻花,表演出串绕、抡高、对扔、过桥等动作,称作“鸡上架”、“仙人跳”、“满天飞”、“放捻转”等。也有用壶盖、酒瓶等器具代替空竹的。
“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杂技中,以简单小巧,信手可得的物件,练出高超技艺的代表节目。它原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民间游戏,在中国北方,逢年过节,人们特别是孩子们,都喜欢抖空竹,并能耍出许多花样。
空竹俗称风葫芦,早为宫廷玩物,在古时候年轻女子玩空竹被视为高雅之举,现代年轻女子表演空竹被视为绝妙之技。抖空竹在杂技节目中代表着中国的国粹精品,演遍世界各地,占尽风流,早在86年就荣获“明日杂技艺术节法兰西共和国金奖”,为中国赢得巨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