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山求雨
求雨前必搜山.所谓搜山即严禁任何人上山砍柴,挖药或打猎,以顺天意不违背生生之德.禁令一经公布,各寨即联合派人上山巡逻.若遇违禁者.则给以谴责痛殴.直至流血为止.以为非如此不足以取悦天神.使之降雨.若搜山后仍不降雨,则组织大规模的求雨法事.四川理县,通化,桃坪等乡寨组织已婚妇女到高山白石神前焚香敬酒,哭诉干旱之苦,唱一些形容男女性行为的歌曲.歌词以性行为譬喻行云降雨,以此感动天神.使普降雨露.汶川绵池乡一带,有赶"旱魃"的求雨法事.以一人扮作"旱魃",躲藏山林中,然后以巫师为首,率众人敲锣呼喊,遍山搜寻,直至将之寻获,驱赶下山.以为如此可获瑞雨.这种赶"旱魃"的习俗其实在汉区是非常流行的.传说"旱魃"即是黄帝之女.赶"旱魃"的习俗应该是受到汉族地区的影响.而在很多地方的羌民则于天旱时集众赶往高山"龙池".杀鸡求雨.并向"龙池"鸣枪,促使"龙王"降雨.
相关资讯
羌族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副,以狩猎和多种副业为辅助。羌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许多人懂汉语。没有文字,长期通用汉文。羌族的祖先党项羌曾创造使用过西夏文。保存至今的西夏文文献直到本世纪初才被少数学者解读。
南北朝时“后秦”(公元384—417年),是由羌族姚氏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姚氏统治下的民族,其主体虽然不是羌族,但其政权却具羌族特色,并继承了过去那种多民族相结合的封建统治传统。党项羌是中国古代分布于西北地区羌族的一支,西夏王国(公元1038—1227年)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建立的我国历史上又一著名的地方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