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
唐初李世民命令大将军率嵩山少林僧兵到沿海对付海盗。平定了海盗后,留下在当地经营起南少林寺,辅助正规军队。经考证后,唐时全国共有九座少林寺(僧兵训练场所,辅助邻近地方正规军队工作),宋元明后,清时只余下嵩山少林寺。已无僧兵之制度。
关于火烧(南)少林寺的传说,出现于晚清时期,记录在广东三合会的“会簿”中;将清军烧毁佛山的琼花会馆、即“大成国”李文茂的发源地之历史,改变为清廷火烧(南)少林寺。少林五老有可能是在太平天国期间,出现于广州佛山一带,加入了反清组织的武术人物化名。传说火烧(南)少林寺后(琼花会馆烧毁后),只有南少林五祖(洪门领袖)即五枚至善等人逃出,分别逃亡于中国南方各地、秘密招收门徒,导致南方武术百花齐放。广东洪、刘、蔡、李、莫;福建永春;佛山咏春;佛山戏班红船等等。真实的情况是不论由有组织之洪门到成盘散沙的地方组织,他们的背景都是反清组织或及后演变成反地区政府的社团,都是不合法的,他们的领袖必须隐名或以假身分出现,所以导致南拳始祖之神话多多。坊间人士误以为“洪门五祖”即仅在慈禧太后时期始出现在广东之一本民间通俗武术小说《万年青》之人物少林五老。
相关资讯
南少林是少林寺的最重要的分院,大量的资料显示其的确存在过,但却在清朝时因参与反清复明活动被清廷镇压了,是彻底焚毁还是改名换姓,至今尚被研究者争论。但可以确定的是:1、南少林确存在;2、南少林在福建;3、南少林留下了不同于北少林的丰富武学。
在南少林的争论中,拥有最多赞同者的是三座古寺,一为泉州少林寺,一为莆田少林寺,一为福清少林寺(至今为止,福建出现六座少林寺,仙游的九座寺、东山的古来寺、诏安的长林寺、福清少林寺、泉州东禅少林寺以及莆田林泉院)。
明朝时期有因倭寇侵扰,南少林曾派出僧兵在福建沿海抗击倭寇,因此后有武学回流一说,即明朝南少林武学回流给北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