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文化的传人
巴西的博罗罗人是少数幸存的印第安部落中比较著名的一个,这是一个半游牧的民族,以打猎、采集食物为生。他们原在巴拉圭一库亚巴河一线近50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活动,后来,随着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遭到血腥镇压,被驱赶到更荒凉的内地。印第安文明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只有在一些印第安人保留地中才能见到残存的印第安传统文化。
20世纪初,巴西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保护印第安民族的权益,一些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资助印第安保留地的经济发展,推进各民族之间的种族平等。从此,博罗罗人的生活才有了一定的保障。
现在,博罗罗人只剩下720人左右了,民族的生存发生了危机。但他们至今还保持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如独特的聚落形式和传统礼仪等,从而成了印第安文化的少数传人。
独特的聚落形式体现了博罗罗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村庄是圆形的,中央是举行各种仪式的小屋,全村以小屋为中心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半圆居住着4个艾舍雷部族,南部半圆是4个图古雷格部族的住所。每个部族各有自己不同的服饰、族姓、圣歌、神话,特点十分鲜明。
博罗罗人有个传统,同一半边村庄的男女青年是不能结婚的,而要到另一半边村庄中去找对象成婚。结婚时,丈夫住到妻子的小屋内,生下的孩子属于妻子的部族。妇女在博罗罗人的家庭中处于支配的地位,但是,在婚丧和祭祀等仪式中,妇女被排除在外,只由男人参与。这种村庄两半部分之间的交换,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种族的持续不断。
丧礼是博罗罗人最隆重、历时最长的仪式。村庄中如有人死了,部落中的年长者就在村中央的小屋内集中,商量办理丧事。首先,村里要组织一个远征猎队,由年轻善射的小伙子组成,任务是向自然界寻求赔偿,去杀死一只美洲虎,取回虎皮、虎爪和虎牙。据说,自然界剥夺了人的生命,以此作为对自然界敌对行为的回报。
接着,丧礼就开始了。第一天,长者最早发出一声凄惨刺耳的叫声,各部族的头人们站立在小屋正墙前为死者守灵。尸体用草席包裹,脸部由扇子遮盖。人们缓慢地唱起了哀歌,并且用碎贝壳或鲳鱼的牙齿刺割自己的脸部、手臂、大腿或胸膛,将鲜血滴落在尸体外的草席上。
第二天,尸体被移到小屋西边的院子里。在象征哀悼的歌舞中,男人们头戴羽毛头冠,身上装饰着各种图案,象征各自部落的标志。日落时分,另一半村庄的一群妇女为死者挖掘临时墓穴。下葬后,燃点香火,供以棕榈油和甜水,巫师亲自为死者招魂。在以后6个星期中,每天由巫师向墓穴洒水,促使尸体加快腐烂,变成骷髅。
然后,由阿罗从墓穴中将遗骨掘出,用小布料把它洗净,盛放在竹篮中,恭敬地放到中央小屋内。阿罗是死者亲属从另一半边村庄中挑选出来的能干男子,当他出现时,从头到脚裹上了羽毛和其他装饰物,目的是对妇女们保密。
丧礼连续进行了一个半月,到最后一天的早晨,全村人唱着萦绕于心头的庄重的圣歌,一群男人围坐在小屋的地上,用红色颜料、绒毛和羽毛,按照死者的部族图案装饰遗骨。然后,将装有遗骨的竹篮在人群中传送,丧礼充满悲哀气氛。当天晚上,当人们唱完最后一遍圣歌,将遗骨送到死者生前住过的房屋时,全村的丧礼结束,哀悼的气氛也就消失了,村庄又回到那往常平静的生活中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