慓悍的马切普人
智利南部山区生活着一个印第安部族——马普切人,大约有60多万人。马普切人面色黝黑,颧骨隆起,宽额头,眼睛稍小而微微下陷,有点像蒙古族人。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来到这里,贪婪地寻找黄金。马普切人骁勇善战,富于反抗精神,在比奥比奥河一带,抗击侵略者,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智利大约有两千多个马普切村,每个村庄,少的只有几户,多的达几十户。村庄里是一些十分简陋的茅草棚屋。茅舍四壁无窗,黑黝黝的,借着低矮的木棚栏门洞射进来的光线,可以看到里面有几张木板床。屋子中央有一口铁锅,由三根铁棍做成的三角架悬吊着,架下燃烧着木炭,据说这火堆日夜不熄。 -
马普切人用铁锅烧饭,用木碗盛饭,以玉米、土豆为主食;用油点灯,饮用河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们缺医少药,巫医盛行,是智利社会中极端贫困的阶层。
由于贫困和落后,马普切人形成很深的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人们信仰天神,每天要向神祷告多次。如果有天灾人祸降临,人们就得举行隆重的求神会,祈求神灵保佑。
马普切人实行的是酋长制。几个村设一个酋长,负责排解纠纷、主持公益事业。酋长一般都由当地有一定经济地位、德高望重的人担任。 ’
马普切人实行一夫多妻制。有钱的男人可以娶几个妻子。定亲时,男方得向女方送“彩礼”。彩礼是牛、马等牲畜。牛马羊是马普切人衡量贫富的标志,富家女子的彩礼要一牛一马,普通家庭的女子只要一头牛或一匹马就可。这样,女孩子多的人家,格外受人羡慕,出嫁时可以换来众多的牛马。因此,人们祝贺新婚夫妇的祝词成了“早生贵女”。
姑娘出嫁后,承担繁重的家务,还要生儿育女。女子地位低下,完全受丈夫支配,仿佛成了一种“私产”。丈夫对妻子厌倦了,就可以把她当牛一样卖给别人。如果妻子不能生育,丈夫有权把她“休掉”,女方还必须退回以前送的彩礼。
马普切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吹起竹笙,敲起手鼓,一个身披黑布、扮作雄鹰的男孩随音乐而起舞,舞姿壮美。马普切人爱跳鹰舞,因为他们那种傈悍的性格,仿佛象征着许多搏击在安第斯山长空的雄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