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神秘面纱的约旦
约旦,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北部,以约旦河得名。约旦河从太巴列湖流入死海段,100多公里间落差达180多米,水流湍急。约旦一词来源于希伯来语,一说意为“涨落”或“咆哮”;另一说意为水沟或河床。
在阿拉伯国家中,约旦是相当开放的。约旦人大都信奉伊斯兰教,严谨的戒律,规定女人头发要包住,全身只能露出脸孔,有的甚至还要戴上面纱;男人自肚脐到膝盖间不能露出。根据传统,男人可娶4个妻子。可是,这些戒律在年轻的一代中已逐渐淡化了。在约旦,除了少数乡区外,政府官员和城市居民都已是一夫一妻了。
约旦人的日常生活喜好悠闲。政府机关公务员上午8时上班,下午2时下班。下午3~5时,许多人有午睡习惯。星期五是伊斯兰教安息日,各行各业休息一天。
约旦有一个令外国人吃惊的事:所有城市、乡镇、街道都没有门牌号码。这是个没有邮递员送信的国家,每家都得到邮局租信箱,自己去等信。约旦也没有人送报,要看报就得到报摊去买。
首都安曼,古代阿蒙人曾在此建都,他们信奉古埃及太阳女神——阿蒙女神,受她保佑,城市名也由此而来。由于安曼城市较开放,使约旦成为一处伊斯兰教“胜地”。许多阿拉伯人经常去安曼旅游,男的去喝酒,女的可以脱掉头巾面纱。
城市和乡村贫富悬殊。约旦有游牧人口数万人,主要集中在东部沙漠区,游牧者的帐篷点缀其中。骆驼依然是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人们钟爱骆驼,相信它是上帝遣来帮助他们的高贵动物。人们吃骆驼肉,喝骆驼奶,用骆驼毛皮做衣服和帐篷。骆驼干粪,是上佳的燃料。 约旦有两处旅游胜地——死海和古城皮特拉。
死海是个奇妙的盐湖,南北狭长,长82公里,宽8~18公里,深达350米,含盐量特别大,人在死海里游泳,不会沉下去。只有约旦河和哈萨河等几条河流注入,却没有河流流入海洋。死海水面比地中海低393米,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
皮特拉古城隐藏在山区里。这座古城由古阿拉伯人建造。2000多年前,由于战乱,人们纷纷逃离,后来这个城市就在地图上消失了。直到19世纪初,它才被重新发现,成为探险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探索的目标。
皮特拉,阿拉伯语的意思是“岩石”。古城建在山谷之中,入口处是一条又长又窄的沙石路。人们在峡谷的山壁中开凿出房屋、寺庙、祭坛和剧场等。岩石在不同的光线下呈现不同的颜色:白天为深黄色,黄昏时变为红色,黎明时又变为紫色。色彩的变化使这座石头古城充满浪漫气氛,为人们所赞美。
现在,古城已成为约旦著名的观光区。古城边有现代化的国际旅馆,旅馆附近散布着一些村落以及游牧的帐篷。当地居民每天牵着马、骆驼和驴子,在古城入口处招徕游客,人们跨上坐骑漫游古城,别有一番情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