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影都好莱坞
美国洛杉矶郊外的好莱坞,是世界闻名的电影城,现有人口25万人左右。这里不仅有许多规模宏大的电影制片厂,而且还有180多个摄影棚、现代化的电影洗印厂、电影机械器材制造厂等,可以拍摄以世界各地为背景的影片。在好莱坞,明星大街酒楼林立,夜总会遍布各地。一座座明星别墅坐落在绿树环抱之中,四季花开,芳香四溢。
通常,人们把好莱坞叫做“世界影都”、“电影王国”。其实,好莱坞的原意是“冬青树林”。19世纪80年代,据说有一个名叫霍勒斯·亨德森·威尔考克斯的人来到加里福尼亚州旅游,在火车上结识一个名叫戴依达的女子,他们一见钟情,并结为伉俪。戴依达一眼看上了一块长满无花果的土地,提出要在这里落户,威尔科克斯便以300美元将这块12公顷左右的土地买下。-
戴依达出生于伊利诺斯州。出于对家乡的纪念,她不顾这片土地只生长无花果的现实,硬将它定名为“冬青树林”,即好莱坞(Holly Wood)。威尔考克斯对这个不适当的名字并不在意,相反的还做了一块“好莱坞”的招牌悬挂在篱笆墙上。1887年2月,好莱坞从此而得名了。
戴依达曾力图在家园栽种冬青树,始终未种好。相反,那无花果却枝叶茂盛。尽管威尔考克斯没能征服大自然,却赢得了当地人的好感。1903年,当这里升格为市的时候,参加投票的177位有选举权的居民一致赞同以“冬青树林”作为市名。
在这以后的10年里,电影业迅速而蓬勃地发展起来。可是,当威尔考克斯夫妇等当地居民看到影业人员袒胸露腿、举止浪漫的情景时,联名请愿要求法院将这些“野人”赶出好莱坞。更有甚者,他们将“狗与演员不得入内”的标牌挂在自己庄园的墙上。然而,好莱坞的保守势力未能阻挡住电影城的发展。耐人寻味的是,威尔考克斯夫妇并没有因是这个电影王国的反对者而被摒弃,相反,由于他们为好莱坞起了这样一个优美动听的名字而受到称颂,被列为好莱坞的传奇人物。
20世纪20年代以后,好莱坞真正成为美国电影生产的中心,开始闻名于世界。派拉蒙、米高梅、华纳兄弟、20世纪福斯、雷电华、环球、联美和哥伦比亚等八大电影公司相继成立,先后在好莱坞建立制片厂,控制了美国的整个电影界。40年代达到了全盛时期。
近代电视兴起以后,好莱坞电影城又增加了哥伦比亚(CBC)、全国(NBC)和美国(ABC)三大电视公司,它们都有自己的制片中心或租用电影厂制片,使电影和电视密切联系了起来。好莱坞集中了洛杉矶600多家大小不等的电影、电视制片公司的大部分,堪称世界影业艺术的中心。
在好莱坞大街,还有一个表现当地电影业兴隆发达的地方,那就是这条大街上的中国剧院。剧院的门庭前,有一块十几米见方的水泥空地,有趣的是,水泥板上印有30~40年代好莱坞著名影星的手印、脚印等。其中有30年代童星秀兰·邓波儿小小的手脚印,40年代红歌星平·克劳斯贝的签名等。每当中国剧院(风格并非中国式的)首映好莱坞优秀新片时,男女主角就在举行公开的仪式后在这里留下自己的手、脚印和签名。据说,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誉。
从1928年开始,由好莱坞名流组成的“电影艺术科学学院”,每年评一次“学院奖”,将奥斯卡金像授给最佳影片及其演、职员。金像高34.3厘米,重3.86公斤,为镀金人像,金像本身的造价不过100美元,但获得这项大奖者就意味着登临了艺术的顶峰,顿时身价百倍。
这座影城设备先进,道具齐全,世界各地名胜的人造布景都附有电子控制装置。其中,许多布景设备现已留下来作为永久性装置,如大鲨鱼撞船、房屋着火等等。
在“特效舞台”点,人们进入一间大型暗房,只见一架飞机在左右翻腾,从云彩中飞掠而过。可是电灯一亮,舞台上只剩下一架由铁架托着的飞机模型和少许布景,其他的都荡然无存了。原来,飞机的飞行效果全是通过放映机向屏幕投射动景画面来合成的。接着表演的是儿童骑自行车腾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人在天花板和墙壁上跳舞等镜头。
走出特效舞台,登上汽车游览实景,一路上可领略到高楼巍峨、街道宽阔的北美式现代城市风貌,也可欣赏到阿拉伯城堡古朴雄伟、浑然一体的建筑艺术,而装有水车的磨房,挂着马灯的店铺,停着马车的街道,则把人们带回到18世纪欧洲古镇风情之中。
从“墨西哥村”出来,忽然一个晴空霹雳,大雨从天而降。接着,巨大的洪水沿山涧直泻而下,冲倒枯树后,扑向了汽车。是真是假,把人弄懵了。正当汽车过桥时,突然听到一阵可怕的断裂声,桥两侧的护栏很快掉落,汽车随即向下一沉,乘客们惊叫起来……原来,这是一座液压升降系统控制着的仿古木桥,汽车驶过后,它又自动恢复原状了。汽车在前驶,突然,前面路旁一所别致的房子被烈火吞噬着,汽车在一旁经过时,一看这房子只有半爿,那熊熊烈焰是屋后的鼓风机耍的把戏。
旅游车缓缓驶过被人造海浪拍打着的栈桥,水中突然冒出一条大鲨鱼,顷刻便将坐在小船中垂钓的渔翁掀翻水中;紧接着又张开血盆大口跃出水面,向游人猛扑过来,使人大吃一惊。原来,鲨鱼和渔翁全是由电脑操纵的模型。有时迎面撞上一座摩天大楼,绕到后面却是木架支撑的假屋;汽车眼看冲入海中,下面却是一片硬地。令人感到有趣的是,这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都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现在,摄影棚已正式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自1964年以来,每年前往参观的游客达200多万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