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的吃虫节
每年农历六月初二,是仡佬族的吃虫节。这是仡佬族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抗拒虫灾,兼济饥荒,争取农业丰收的传统节日。
传说古时候,仡佬山乡虫灾连年,五谷歉收,人们面对虫灾无计可施,无能为力。就在六月初二这天,有个叫甲娘的穷家妇女带几个孩子回仡佬族娘家探亲,由于贫困,没有礼物带给父母,愁得坐在田坎上,几个孩子却到田里捉虫玩耍,一下子捉了几包。甲娘灵机一动,就用这几包虫作礼物吧!于是,把虫带回家炒了请家人吃,大家都觉得清香可口。这食谱一下子传开了,人们都争相去捉虫来吃。害虫自然大减,那年取得了农业丰收。从那以后,每年的六月初二,仡佬族各村寨都要杀猪捉虫吃。甲娘死后,人们立“吃虫庙”以示纪念。吃虫节也代代相传,相沿成习。
吃虫节这天,村寨里出嫁的妇女都回娘家过节,并且一路走一路捉虫;各寨男女老幼在清晨也都下田捉虫。人们吃过早饭后便聚集在吃虫庙,唱歌跳舞。然后排成长龙似的队伍,敲锣,在田垌里游行。边走边捉虫,边插小白旗,洒鸡血,表示对害虫的示威和对甲娘的怀念。整个田垌充满着欢乐的: 当人们提了一大堆虫回家后,使开始宰杀各色各样害虫,洗净,并烹煮。一会儿在饭桌上摆着几碟别有风味的昆虫菜 油炸蝗虫、酶酸蚂蚱、甜炒蝶蛹、蚜米泥鳅等。全家人团团围坐。家长说一声:“吃!嚼它个粉身碎骨,吃它个断子绝孙!”随即,一家人一起用筷痛痛快快地吃起昆虫菜来。
如今,吃虫节不仅捉虫吃,而且用农药进行普遍的灭虫,确保农业年年丰收。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