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供销网首页
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   

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那达慕大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始于汉代。王昭君出塞时,草原人民就曾以这种盛大的活动迎接过她。据史籍记载,远在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克烈、奈曼、篾儿乞歹等八十二个部落,建立蒙古汗国后,每当举行首领们的大聚会时,除了进行制定法规,任免官员、奖功惩罪等事项外,还举行规模较大的那达慕活动,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最早记载那达慕活动的是畏兀儿蒙文。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说: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刺.子模,在返回途中,为庆祝胜利,在布哈苏齐海地方(今新疆、甘肃边界)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会上进行了射箭比赛,这次比赛中,成吉思汗的侄子叶松海洪霍都尔在三百三十五庹(音妥,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约五尺),射中了目标。十三世纪中叶成书的蒙古族第一部文学历史巨著《蒙古秘史》中,也有几处提到射箭比赛的场面。到元、明两代,进行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成了男子三项那达慕的固定形式。当时的那达慕祝颂词中说:“得心应手的马头琴声,悠扬动听;洁白无瑕的哈达,闪闪发光’传统的三项那达慕,接连不断,蒙古族力士整队上场。”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游艺活动,其规模,形式和内容较前均有发展。当时的蒙古族王公以苏木(相当一个区)、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那达慕大会。对得胜者分等级给予奖赏和荣称。如对小型比赛中的摔跤冠军,一般奖一只羊或几块砖茶,比较大型的奖一匹全鞍马。有五百一十二名摔跤手参加的盟级大型比赛,则奖给冠军以鼻带银环、背驮珠宝,绸缎等赏物的银白色骆驼。授予的称号有“象狮子一样勇猛的摔跤手"、“似大象一样力大无比的摔跤手”、“如老虎一样勇猛过人的摔跤手”等。   

解放前的那达慕大会,是封建王公,贵族、牧主和奸商寻欢作乐、敲诈盘剥的机会。解放后,蒙古族人民当家作主,那达慕大会才真正成为蒙古族人民欢乐的节日,成为进行物资交流,奖励先进,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文化科学知识的盛会。    每到节日清晨,蒙,汉、回,达斡尔等各族人民,穿着节日盛装,头包彩巾,或乘车或骑马,兴高采烈地奔向那达慕大会。会场周围搭起了星罗棋布的白色蒙古包和各色帐篷。素日宁静的草原,到处是一片欢腾的景象,人流纵横,牛羊欢叫,牧马嘶鸣,“赛努!"“勃依赛努!(您好!你好!)的吉祥问候声,蒙古包内的欢笑声,不绝于耳。   

过去,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象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民族摔跤比赛,竞技十分复杂,有十三个基本动作,一百多种变化。摔跤场上,脸色黝黑、身体魁梧的摔跤手,:身着传统的摔跤衣:坎肩用多层帆布或皮革制成,缀着闪亮的铜钉;在厚硕的项上围着鲜艳的饰物“江戈”;下身是三色短裙、绣花的马裤和长靴。他们按传统的“跳场”步法跳跑入场,表示对观众的谢意与敬意,二面唱着:‘‘快一点把你们的摔跤手选出来,让我们进行比赛吧!’’入场后,相互行礼握手,此时人声鼎沸,掌声和加油声不断,勇敢的摔跤手象狮虎般威武,都想用力量和技巧压倒对方。按照规则,膝盖以上的任何部分碰着地面就算输了。获胜者胸前挂上一条彩条,被称为“色音布和,,(勇敢的摔跤手),荣获全旗冠军的摔跤手,被称为“纳钦”(雄鹰、勇敢敏捷),享有极高的声誉。   

摔跤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最普遍的运动。相传成吉思汗小时候和一位牧童摔跤,一连赢了三次,牧童对此十分佩服,就帮助他报了父仇,后来成吉思汗做了皇帝,便把摔跤定为考核将士的重要科目,民间也把摔跤定为男儿三艺(骑马、射箭、摔跤)之一。据《多桑蒙古史》记载:窝阔台汗喜爱观看摔跤比赛。他曾多次观看过蒙古、汉等民族的摔跤比赛。他听说波斯摔跤手很出色一就令朝儿莫汗派来三十名波斯摔跤手,与蒙古族摔跤手相搏。由此可见,十三世纪中叶,摔跤比赛已远远超出蒙古民族的范围,成了我国兄弟民族和其他国家人民共同喜爱的游艺活动。今天,每当牧民劳动归来之后,便聚集在蒙古包前,借着晚霞的余辉,进行摔跤比赛。   

赛马更是引人入胜。凡牧马较多的部落举行那达慕时,大多进行赛马,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记述过蒙古人举行赛马的场面。蒙古族古典文学巨著《格斯尔传》和不少民间史诗中,对赛马均有详细的描写。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腰扎彩带,头缠彩巾,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他们在欢呼的观众前面并辔而立,等待命令。只听号角长鸣,骑手们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如箭矢齐发,勇敢的骑手忽儿挥臂加鞭,忽儿将上身贴在马背上,最先到达终点的骑士,被誉为草原健儿。有的地区赛马还添加了十六华里的颠马赛、十二华里的走马赛及万米圈赛,这些比赛引人发笑,活跃了赛马的气氛。   

赛布鲁,是蒙古人民特有的项目之一。解放后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那达慕大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布鲁,是蒙语投掷的意思,分为掷远和投准两种,既能投准、又能掷远的叫“图拉嘎”。布鲁是用铅、铜或铁等金属片包扎在一根状似镰刀的木头上,形状有扁有圆,重量三百至五百克不等。这种比赛源出于生产,早在公元1300年前它就成为蒙古族打猎和御敌的重要手段和体育项目。至今牧区的猎人、牧童仍将布鲁用于自卫、打猎和游戏。    关于赛布鲁的由来,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名叫海日图的美丽公主,自幼练就了一手好布鲁。十八岁上她的父亲白音诺彦张榜招聘驸马。虽有不少贵族子弟应榜而来,却没有一个是公主中意的。公主对她的父王说:“女儿有志卫边护国,从小苦练布鲁;我想从平民中选拔一名英俊的‘图拉嘎’布鲁,与我一同镇守边关。”王爷听了十分恼怒:“你是公主,哪能配给平民!”海日图说:“那就让公子王孙们跟我赛一赛布鲁好了,谁要赢了我,女儿甘愿与他结亲,如果没有这样的王孙,请父王恩准我自己在平民中挑选。”王爷无奈,只好勉强应诺。比赛的结果,没有一个公子王孙的布鲁命中靶心,只有海日图的一支直穿靶心。第二天,根据海日图的意愿,让广大青年牧民参加比赛,一位名叫巴特尔的青年获得了好成绩。当公主与巴特尔成亲的时候,凶残的王爷杀害了巴特尔。人们十分同情不幸的公主,以赛布鲁来纪念海日图公主。   

射箭比赛更是扣人心弦。当蒙古人过着狩猎经济生括的时候,已经学会了射箭。元、明两朝期间,在进行射箭比赛时,有的蒙古族部落还要朗读颂词,如甘肃呼儿鲁克蒙古族中有这样的射箭祝颂词:“你擎起了万钧弓啊,搭上了金色利箭,引弓犹如满月,啪地撒放扣环。你能射倒耸立的高山,你能射穿飞翔的大雁,啊——祝福你啊,生铜熟铁般,的力士。”现在,蒙古族人民仍将拉弓射箭作为一项增强臂力,背肌,训练沉着稳健和准确性的运动。    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采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   

在广场的戏台上,有精采的歌舞表演.引人入胜的说书以及好来宝演出。蒙语说书的特点是艺人一边奏着马头琴或四弦琴,一边说唱故事或国家大事。好来宝是内蒙古民间流传很广的一种说唱形式,有固定的曲调,唱词往往是演唱者的即兴创作,自拉自唱;双人好来宝则由两人以同一曲调调进行对口演唱。 

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之中。    

相关资讯

文化百科论坛

拿起笔写下,你知道的民俗故事吧!也许你读了许多书,走访了许多地方,了解了许多民风民俗,也许你只 是对某个民俗故事一知半解,没关系,加入我们会让你更加了解各地的民俗,发现世界的奇妙!

你来评论吧!
称  呼:
内  容:

政府网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现代农业博览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