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供销网首页
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曾国藩墓葬坪塘之迷

在满清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中,曾国藩可谓是汉人中最荣耀的一个。从平平一介书生起家,创湘军,剿灭太平军,青云直上,成为清朝统治阶级的中坚。他的存在,让一个处于风雨飘摇中的腐朽王朝的命脉得以维系;办洋务,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他的出现,让一个沉睡了几百年的东方古国迈出了与现代技术接轨的步伐。对于封建王朝,他忠孝两全;对于平民百姓,他又是一个刽子手。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他功过参半,但文正公(曾国藩谥号文正)治家、治军的思想却无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其中包括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毛泽东)。在曾国藩身上,其中体现着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的人生信条,他也将儒家所推崇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演绎地淋漓尽致。
    剿灭太平天国的胜利让曾国藩在清廷的地位可谓无人能比,清廷封给他再高的头衔与荣誉也不足为过。在权利和忠孝之道的两难选择中,他最终选择了忠孝之道,选择了平静的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对于这么一个忠心拥护清王朝统治的汉族官员来说,清廷并未给与其充分的信任。处理棘手的天津教案更是让曾国藩留得一身骂名,最终病情加重,两年后悄然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
    对于曾国藩,人们有太多的评价和议论,甚至在民间,曾国藩的故事更是被披上了神秘的外纱,曾国藩的墓葬之迷就可见一斑。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曾国藩遽归道山于两江总督任上,当年葬于长沙南门外的金盘岭。次年,欧阳夫人仙逝,曾氏后人将其棺椁改葬于善化县平塘伏龙山之阳,即今长沙岳麓区坪塘镇桐溪寺后伏龙山上,与欧阳夫人合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曾国藩墓是2002年修复的,整个墓地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墓冢上铺砌花岗石,呈半圆形,茔地以花岗石墙围护,幕后立碑五通,主碑高约3米,宽约1米,石碑上阴刻4寸见方正楷字“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两侧石碑饰有龙凤行云图案,但多有破损。墓正前方有约60平方米的石拜台,东西各立石阙,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围墙而下。当年从墓庐槽门到石阙处还立有石人、石马、石狮、石虎各一对,今均已不见。
    从曾国藩墓地的占地面积和整体建筑风格来看,其是无法与大清皇家陵园相比的,其偏僻的位置更是令人心生疑问。而民间演绎的有关曾国藩墓地各种版本的风水故事更是让其显得扑朔迷离。现今流传较广的一种版本是:当年,曾国藩在坪塘训练乡勇时,结识了伏龙山桐溪寺的方丈“宝月法师”,两人十分投缘。有一天,曾国藩登上伏龙山,站在现在墓地所在位置向周遭看去,只见四周山脉于左、右、后成U状围住伏龙山,前面也有一座山峰相望,正应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灵”之说,实在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曾国藩便萌发了将伏龙山作为身后归葬之地的想法,但宝月方丈起初没有同意。后来,曾国藩一再恳求,宝月方丈便与曾国藩盟约,谁先殁谁就安葬于此。结果,曾国藩先走一步,于是便葬在这里了。
但多方学者的研究却基本上否认了这种说法。曾国藩文物管理所副所长胡卫平多年来一直从事曾国藩研究,他认为曾国藩本人是不信风水的,也不会热心于在生前给自己找风水宝地,并且曾国藩曾经专门写信回去批评曾国潢迷信风水的行为。
笔者认为,曾国藩墓葬坪塘并不是曾国藩本人的刻意行为,甚至可以说曾国藩在逝世前并没有对其死后归葬何处作过详细的安排。一则,曾国藩去世后首葬在长沙南门外的金盘岭,后才改葬坪塘伏龙山,墓址的迁移就可证明文正公生前墓地并不确定。二则,曾国藩后改葬坪塘伏龙山这个并不显眼的长沙郊野,主要是其后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一、坪塘曾是曾国藩训练湘军的地方,曾国藩归葬于此,就可以在伏龙山头远远看见自己曾经奋战过的湘江沙洲;其二、曾国藩生前在直隶总督任上因处理天津教案有悖民族利益而被百姓谩骂,一直惭愧在心的曾国藩想找个安静、偏僻的地方来洗涤内心愧疚感;其三、曾国藩虽官至一品侯,但并未被满清贵族真正信任,所以曾氏后人并不想因修豪华陵墓而遭致满清贵族更多的猜疑。
俱往矣,昔人已去,声声爆竹和祭台前常年不息的香火也算是对这位文学、思想、军事大家的些许慰藉。

相关资讯

文化百科论坛

拿起笔写下,你知道的民俗故事吧!也许你读了许多书,走访了许多地方,了解了许多民风民俗,也许你只 是对某个民俗故事一知半解,没关系,加入我们会让你更加了解各地的民俗,发现世界的奇妙!

你来评论吧!
称  呼:
内  容:

政府网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现代农业博览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