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供销网首页
您好,欢迎来到农资供销网

望儿山一个动人的传说

望儿山是辽南名山,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望儿山位于古城熊岳2公里处,在碧绿如海的苹果园中拔地而起,孤峰陡立,高82米,海拔106米。山顶有一臧式青砖塔,建于明末清初,远看如一位老妇伫立山头,日夜眺望大海,盼望远行的儿子归来。望儿山就以美丽的母爱传说得名,是以母爱为主题而命名的天下独有之山。中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母亲节即诞生于此。
    望儿山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于1992年7月,1993年5月向游人开放,现在已经成为国家3a级旅游区、辽宁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整个园区占地面积1.08平方公里。景区内有慈母像、拜母亭、步母石、哺乳轩、望儿塔、拜母祠、报母泉、母恩池、念母寺、仙人桥、望儿山庄、母子桥、母爱世界、风范园、礼园等十余处以母爱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它们与望儿山古老的自然景观融于一体。近年修建的慈母馆是我国唯一的母亲纪念馆,每年来自海内外的拜母者络绎不绝。母爱世界亦为我国目前唯一展现股金中外伟大母爱的庞大雕塑群。
    曾经,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称谓。
    但是就这个简单称谓让她无怨无悔的付出了人生最美丽的光辉...
    这里的传说恐怕都不用细言,想必每位游客都能想到,但正是由于故事的简单,我们才能在望儿山感受到最为质朴的母爱。正是:
    “悬崖绝壁望儿山,挺拔高耸入云端;
    山下洒满慈母泪,望儿故事代代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望儿山没有仙,却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望儿山附近不像现在这样是陆地,而是一片海滩。海边有一户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母亲很疼爱儿子,盼着儿子学业有成,将来成为栋梁之才。为了供儿子念书,她白天耕田种地,晚上纺纱织布,甚是辛苦。儿子也很懂事,学习非常用功。苦熬多年后,适逢朝廷举行选拔人才的考试,儿子决定进京赶考。临行前,母亲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依依不舍。儿子也答应母亲,考完之后一定早早回来,免得母亲担心。
    儿子乘海船赶赴京城去了。母亲继续过着昼耕夜织的贫苦日子,等待儿子归来。然而,却一直都没有他的音讯。焦急的母亲天天到海边眺望。一月月,一年年……不顾烈日晒寒风吹暴雨打,母亲每天都到海边守着,望着,等着,盼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过去了……岁月染白了母亲的头发,在她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儿子的身影却依然不出现,每天她望见的仍旧是烟波浩淼的大海和来来往往的船只。可怜的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对着大海呼唤着儿子,大海回应她的只是不倦的涛声。终于,年迈衰弱的母亲支撑不住倒下了,她的身躯化成了一尊石像。亲儿,最终也没盼回来。原来,早在赴京途中,儿子所乘坐的海船就不幸遭遇风暴沉没,所有乘客包括他都在这次海难中丧生。上天被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在母亲伫立盼儿的地方立起了一座石山。乡亲们把这山叫作望儿山,还在山顶建了望儿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馆,以此纪念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在那遥远遥远的北方,记忆的浮云,飘向沧桑。心潮,涨了又退,退了又涨,谁也说不清已经涨退了多少次……进京赶考的儿郎、辞别您上船远行了,像以前一样微笑着亲亲宝儿,又微笑着吻你的耳畔;您依然像以前那样站在海边的小岛目送他的别离,没想到着一站__却成了一个凄凉的故事、一篇泪水泡酸的传说,这就是有关于望儿山的故事。

    我在记忆的山巅,攀登我心中的珠穆朗玛峰!永远珍藏望儿山慈母般崇高的形象。

    时光如水,神情如水……

    回忆如水,凝视如水……

    望儿山这样宁静,我的心是如此的透明,而梦呓,正张着柔嫩的小嘴,吮吸人世间那最伟大的襟怀……

    每当友人提起有关于望儿山的故事,或是在异乡的梦呓里,或是在亲近她的那一瞬间,我脸上的神情便全部都凝固了。

    不知道在天下,在滴水成冰的北方,在需要穿棉衣的季节,还有什么地方能有如此深情厚意、如诗入画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母爱景观。古人云,母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时最有其感。今人颂:“啊!望儿山,你是我心中不朽的丰碑,你是我情感世界里的珠穆朗玛峰!”足见不是虚言。

    曾见过,云烟迷山意幽幽,慈母池畔莲花稠,拜母亭内伤心泪,报母泉前雨交愁……又见过,慈母像前泪如丝,步母石径任风弛,哺乳阁梦芳心醉,难忘哼拍入梦时……今在见,雪搅琼宇霎时开,游子披彩隐现来,海岳楼记吟难尽,母爱奇观永不衰……此时的心境,一直觉得大自然的千种奇妙又平添了几分神秘;有关望儿山,我们感慨一腔慈爱一腔真,倾注天下亿万人,其神韵和风骨以及魅力和绝色的氛围,所有的想象所有的激情所有的歌赋都无法描述你呀,望儿山真可谓天下之独秀。

    位于望儿山大门内,一道约六十公尺长、频具颐和园长廊风格的游圆画壁,更是琳琅满目,玉光耀眼,气势夺人。集神、奇、绝、美于一体,将望儿山的故事描绘得栩栩如生之势,宛诺岁月长河倒悬……

    可它静静的,没有一点声音。

    我想,它应该是有声音的。

    我之所以听不到它的腹语,是因为我随然身在其前、却难知其感,还不能真正地认识它。

    无声之生命。

    一座雄伟而魅力的山峰,出自天工,宛如一位沉思岁月的老人。

    她浓缩了多少轰鸣与喧器的希望和探索,在沉默与孤寂中重朔自我。她的泠峻和坚韧,皆由活泼和柔润滋养而成,有过千载风雨狂沙的磨砺,有过沧桑跨越永恒的凝固,创造生命的奇观。一种淳厚的精神,一种坚贞的风骨,一种浓郁的甘醇……充满着情愫的怀抱,流出了灿烂之血流出了慈母般的乳汁,咆哮成滔滔不绝爱的海洋……这是何等的气魄和精神啊!

    望儿山,在远方站成诱惑;风,从后面吹来迷人的颂歌。侧耳聆听,激荡的心怀伴奏风的交响;驻足远眺,澎湃的思绪翻卷山的巍峨。

    走哇!登山去。我们登山去。

    生命的奇观


    我们是海的儿女,在远离海的地方,我们用海拔思念故乡的云朵。

    这是最寒冷的季节,拥有最寒冷的方式,雪花,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缠绕着我们,烘托着我们,防诺为我们举行最隆重最热烈的仪式。

    这是真正的凝聚。

    唯有凝聚,才有如此生命的觉醒和回归吗?

    啊!望儿山,伟大的慈母山!

    有很多人跋涉千里万里向你膜拜,有的还会来第二次或者更多次……怀着一颗火热滚烫的赤子心,丈量你恒古不变的期盼,抚摸你的脉络,领略你的慈母心……我们当然应该感激你的慷概,我们更加应该继承你的襟怀!

    时间凝固了吗?历史冻结了吗__不,在滴水成冰的北方,在又是需要穿棉衣的季节了,在雪花缭绕的氛围里,望儿山上,醒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那是多么敏锐的目光,迸射着果敢和坚强;那是多么深沉的目光,辅散着热情和希望;那是多么仁慈的目光,透露着诚挚和宽容……只要慈祥的母亲,才有这样的目光!她的眼睛不是昏花如雾了吗?为什么一到这时总显得那么晶莹和明亮。

    啊!望儿山,你不仅负载着远古的悠梦,也怀抱着未来美好的希望。固守冬天的壮观,不正是为了春天更有力的释放吗!望儿塔上,那一道道奇妙无比的冰凌和神奇诡谲的霜纹,犹如你在岁月的长河里濯浣、漂染成一批银纱.领略你的真情你的宽容你的慰藉你的挚诚,你的千丝万缕的鬓发系住艰辛的逝波和悲壮的历史长河……你没有睡去,也没有倦怠,像旗帜一样高耸入云,以庄严和真诚的语言表述你正在注视着__风__云__变__幻。你本身就是一首日夜不歇的歌,酝酿着天籁般亢奋无比的和声……

    我们仿佛听到了你冬日里充满磅礴而柔情的声响。

    我真的听到了吗?

    冬天,我们登山去。

    我们走在雪地上,如同诗歌写在稿纸上,冬天不在寒冷,被我们烘托的暖暖的。我们的脚印、我们生命的种子,将随融化的雪水慢慢地渗进泥土,像树木一样在冬天的怀抱里孕育新生,像小草一样在风的摇曳中扎下自己真正的根,在那里静悄悄的萌生。

    母爱在这里流淌

    ——中国﹝营口﹞第十届望儿山母亲节素描


    天下圣山望儿山,慈母盼儿留雄篇;
    星火燎原展日月,迎来赤子换新天。
    令人瞻拜慈母山,缅怀母爱印心间;
    中华美德创新业,敬母爱母代代传。


    ——这首《望儿山感怀》的诗,是我十多年前的旧作。
    我依旧是那朵浪花,那朵辽河之水纯情跳跃的浪花;我不是那颗星,不是,不是那颗划过故乡夜空里悄然即逝的流星。我追寻浪花涌动的风风雨雨,雨雨风风的河床,寻找母亲;辽河之水,源远流长,古往今来,这里流淌着无数感人的颂歌,在两岸传涌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呵,那生生不息的河流,是我和伟大母亲那遥远的梦的源头……

    晶莹的浪花跃起来……
    绚丽的鲜花艳起来……
    喜庆的锣鼓敲起来……
    新颖的服饰穿起来……
    轻盈的舞姿跳起来……
    激情的颂歌唱起来……

    ——五月岂止是一个月份。从最现实的意义上来说,五月本身就是一个完整、丰富和充实的季节。
    五月九日这一天,东北山省腹地滨城营口﹑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格外地热闹和迷人.古有“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的诗句,今天,辽河之水仍然依旧日夜不惜地悠悠而流,携着两岸泥土的馨香,澎湃涌动的辽水洋溢着无比的欢笑无限的涟漪.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到处呈现:无数条装扮一新的金光大道,两旁彩旗锦绣﹑壮志凌云;无数座高耸的彩虹门,张起热情和有力的双臂,迎接着四面来客、八方的宾朋.从异国的神韵里,从万种风情的土地上,络绎不绝地走来了不同肌肤不同语言不同服饰的异国游子,各族儿女……他们各怀心愿相聚一堂,相聚在蓝蓝的渤海边,悠悠的辽河畔,共同欢庆营口市第十届望儿山母亲节.。“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望儿山下的儿女们世代传承和弘扬的伟大精神,营口通过举办本届母亲节,将敬母爱母的精神转化成“携手并肩、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动力,通过庆祝、宣传、经贸洽谈合作等一系列活动,使本届母亲节成为“展示形象、树立品牌、振兴经济、促进发展”的节日盛会。

    人是最伟大的人呵,山是海边望儿的山,慈祥的母亲盼儿归,就牺牲在这边.从此 ,这座小小的望儿山,这个传奇色彩浓郁、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在历史上有了名篇,在地理上成了名山……
    ——望儿山,是营口这座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灿烂民族文化古城熊岳城区内的文物古迹;望儿山,被誉为“天下慈母山”是当之不愧的;望儿山还是辽南著名的风景区,境内有慈母像、拜母亭﹑望儿塔﹑步母石﹑报母泉﹑母恩池﹑哺乳阁等母爱景观.节日里,中华儿女载歌载舞欢聚一堂,欢庆各民族的繁荣与进步,尽展各地区域的乡土和人情,继承和发扬我们敬母爱母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上午八时许,春阳高照,微风轻拂,宾至如潮.当喜庆的锣鼓阵阵﹑礼炮声声于望儿山畔回旋,当活泼可爱的祖国未来的花朵,热情地向四面八方的嘉宾致敬的时候,母亲节的序幕悠然地拉开 .副市长张洪武主持开幕式。
    代市长赵化明致开幕辞。他说,营口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有东北第二大港口,有国家级的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物产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投资环境宽松。近年来,营口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代表230万营口人民,向支持和帮助营口发展的各位领导、各方来宾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望儿山母亲节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特色,多年来,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市瞩目、国内知名,在海外也具有一定影响的节日。今年,我们坚持勤俭办节,突出节日的民俗性、地方性和群众性,着重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在全社会形成“热爱祖国、贡献家乡、回报母亲”的良好风尚。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祝愿我们的家乡更加美好,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在慈母像﹑拜母亭边“拜母”﹑“祭母”的仪式开始了,在众多瞻拜宾朋围成的会场上肃穆起静……这里有营口两百万颗心被您牵动,这里是中华民族美德的盛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鲜艳的花向着太阳绽放,争奇斗艳﹑香气醇浓;这里有全天下儿女们的同心同愿,虔诚地祝愿——全天下的母亲永远健康,幸福,平安!
    在景区里,天真活泼的红领巾欢唱着“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这徐缓﹑悠扬的歌声,伴随着渤海弯的微风飘来,好像一片片锦云在游,犹如一群群鸥鸟在飞……姑娘们用青春抖开魅力迷人的花裙,轻轻松松地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扭动,那婀娜多姿的步伐,传递出营口人的淳朴和热情;小伙们以激情的生命叩响季节的门扉, 潇潇洒洒地在万丈豪情的歌声里,唱出了营口人对未来如旭日东升的追求和向往.
呵,在那遥远的年代或者是今天,多少伟大的母亲,高举人世间不朽的旗帜,满怀着一颗至高无上的慈母心,只要奉献没有索取,只要抚爱没有脾气;凡能牺牲的一切都将牺牲,凡能遗忘的自当遗忘;慈母心,伟大的爱!是由无数的牺牲与遗忘塑造了我们作儿女们所敬仰的精神和崇高的形象,写就了我们熟读的文明和信念,是她们用自己无限的善待和关怀,培育了这五月的鲜花……
    郁金香,这五月的鲜花,所特有的涵义,才如此鲜艳,火红,芬芳;这五月的花香,才飘过那段历史的山、岁月的河,盛开在千秋万代永放光华.
踩高跷,扭秧歌是辽南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最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古朴的唢呐和锣鼓,奏出了古老独特的旋律,激活历史的积淀助推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在人物装扮、表演形式、舞蹈风格、动作特点上已经完全形成了具有地域风情文化神韵的辽南民间舞蹈艺术特色.在那绿叶成荫的拜母林旁,一群老人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跳起了欢快的老年人秧歌舞,你看他们身稍后仰,左右微摆,手舞足蹈晃动起来不过眉﹑不抖肩﹑目不斜视闪烁着充实,下肢微屈而柔韧,走起来步伐稳健,时常跷腿划地向外划八字,又有节奏地向后退两步,整个秧歌舞蹈动作刚健有力.伴随着春天的煦风,唤回了他们的青春,弥补着他们岁月随风而逝的年华.这种强烈的追求和欲望,带给我们多少青春的色泽和生命的感悟呵!
    在步母石幽径上,几位披着素白轻纱宛如仙姬一般美丽的回族穆斯林少女翩翩走来.涓涓的报母泉边,一群着装藏袍手捧洁白哈达的藏族妹子,正在含情脉脉地夙愿,感知母爱;她们心中以火红的热烈,金黄的虔诚,海蓝的深情,洁白的底色,向我们袒开心扉,亲近母爱圣地犹如接触格桑花——呵!吉祥幸福的花,传说中我爱上了你,其实我心中涌动着更多更美的赞叹,是对人世间一切美好的期盼!
    西部边远地区独有的奇葩——浙江民间艺术团的《九狮图》舞,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表演热烈﹑火暴,整个表演都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进行.他们丰富多样的舞姿,舞出了西部人大山般的信念,如海一样的激情;韵味十足的演技,将西部人的希冀挥洒得淋漓尽致,欢畅无比;舞出了西部大开发中西部人的团结、友爱、顽强、坚实,还有西部的日新月异.
    从这欢歌曼舞中,我仿佛看到了西部人改天换地奋力拼搏的缩影.是他们用坚韧的步伐,踢走了西部的贫苦岁月;是他们用清脆的铜铃,摇响出西部人对全天下母亲的祝愿;是他们以声声唢呐,奏出了西部人沐浴春风回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合旋;是他们以震天的锣鼓,敲出了牢固树立发展的信心与豪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高举现代文明发展的旗帜,纵情歌唱和谐的社会,美好幸福的生活;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新的未来,那里正在升起,一轮又一轮比火更红更灼热的崭新的太阳……“这是一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爱祖国、爱家乡、爱母亲的节日,这又是一次展示民族和谐团结与发展共进的盛会,更是我们营口打开市门,奔向崭新未来的号角;让世界了解营口,让营口了解世界.我们将抓住这一机遇,励精图治,深化改革,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奉献力量,为了我们脚下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增添异彩.”营口市委书记孟凡利如是说.
    是呵,望儿山文物古迹唤醒了公众参观文胜的文化需求,使我们感受到古代文明的璀璨,享受到母爱文化的熏陶,望儿山古迹成为公众精神文明的殿堂.正如营口市副市长李松林所说:“这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是一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的盛会……”呵,营口我美丽的家园!呵,熊岳的望儿山!两百万儿女为您高歌,优美的歌声足已展示出营口人山一般坚定的信念;两百万颗满怀赤诚的心为您祝愿,营口更有充满青春活力的明天.优美的舞姿,表现出营口人展翅九天般的豪情……共同欢贸连媒,促进营口经济的发展.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我依旧是那朵浪花,那朵辽河之水纯情跳跃的浪花;我不是那颗星,不是那颗划过故乡夜空遥远即逝的流星.我追求浪花涌动着辽河的水声,寻找那伟大母亲的梦的源头……古老的辽河水是历史的见证:在浪花涌动的两岸,没有哪一首能比慈母盼儿归用生命谱写的这诗篇乃至情感更加恢弘和感慨; 在浪花涌动的两岸,没有哪一个故事能比“望儿山”的传说更加辛酸和庄严……哪儿是哺育我生长的乐土?哪儿是陪伴我亲爱的家园?
    位于望儿山上,遥望漫长闪光的沈大高速公路,它犹如一条彩练掀起我旋风般的情怀;是呵,我曾经走过金色的大地,漫步于优良的海岸,那绿水青山﹑丰富的资源……我曾徘徊于街市,很难寻找原来的市井,宽敞明亮的街道两边耸立一栋栋奇迹般的楼宇,不是,不是呵,那不是海市蜃楼;那是国家级营口新经济开发区,渤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鲅鱼圈.怎样抒情?怎样描绘?港口的兴旺,市场的繁荣……
我追寻的一生,哪有比故乡更美的土地?悠悠的辽河畔,蓝蓝的渤海边,青山绿水, 绿水青山,多么一片绚丽的风景是一片美好的家园.我原为故乡永生永世歌吟,她有唱不尽的财富,她更有述不完的物产;我眷恋生我养我的昔日的故乡,我更爱故乡今朝的宏伟画卷.呵,故乡的土地,江山如画,我心头永远飘洒着故乡盛产稻香﹑果甜、水产的气息.
    不是,我不是划过故乡夜空的流星.我永远是辽河水域中那朵热烈或者激情的浪花.今天,我们回来了,又一次含着热泪向您膜拜.望儿山呵,生命的亲娘,人类的故乡.我们,谁不都是辞别您远行的儿郎?望儿山的怀抱中盛满了游子梦.不知道多少次视觉前闪现着望儿塔那慈祥母亲单薄的身影,宛如一面旗帜屹立于我们的心中,树立成为不朽的丰碑; 望儿山的怀抱中盛满了赤子恋,不知道多少回异乡的睡梦中涌动着慈母翘首遥盼的目光,您的高度形象,却永远是我们情感世界里的珠穆朗玛峰!
    晤对望儿山,我们都会知道,不老的是山,不老的是水;千年万载,生生不息,每当你仰望这座望儿山的时候,是否联想到我们心中那永远珍藏母亲崇高的形象,她会有生命不老的惆怅?高山见证:慈母的伟躯屹立于山巅,她盼儿归的决心志坚;山花见证:慈母的热血挥洒在万花丛间,才使这片山花如火如萘更红更艳更加灿烂.洁白的慈母像,岿然树立绿林间;雄美的海岳楼,毅然翘向蔚蓝的天.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山野,这是红领巾与郁金香的簇围,又变成花的海洋;瞻拜的人群肩并肩,这是游子心的传递,又是赤子情的流淌.晤对望儿山,慈母盼儿归之史昭示千古绝唱,敬母爱母的美德代代传.正如那母爱景观之一《母爱世界群雕碑记》中铭刻:“大凡为人者当知其母当敬孝其母.有云爱者方能爱家乡爱家乡者方能爱祖国是谓民之文明兴邦之至论……”这无形的巨著,已不仅仅属于中国,它早已成为全人类的宝藏.
   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爱有许多种内涵,爱国和尊老是最为高尚的一种.为了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和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望儿山那动人的传说故事,当今早已成为人们完美道德、净化灵魂素养的好教材;“博爱慈辉,光天裕地”,望儿山已成为慈母圣地,成为一个以母爱为主题的旅游区,每年都吸引了众多的中外宾客表达爱母敬母之情。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便是这其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赋有责任和义务,将爱父母推及到爱护他人,并此为容为乐.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一声:“我为社会尽了一份责任.”那时,我们所取得到的成果,就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与欣慰.
    当春阳腾空之时,望儿山中到处洋溢着生命,那是生命的觉醒和生命的回归;同时,也是爱的延续。这个隆重的节日——望儿山母亲节,是万物生机盎然的时节,也是庆贺我们自己纯在的时节。
    花如海,歌如潮,欢歌笑语在青山绿水见回荡……爱,在传递;爱在流淌.一股涓涓的细流正不息地汇流成河,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终将汇流成为一片宽阔的海洋 。

    母爱承天下 恩情深似海

    每当我想起……

    有关于望儿山,

    那是岁月与千古的绝唱;

    望儿山,

    伟大的慈母山.

    凄风苦雨任摧残,

    风化了母亲伤感的遥盼,

    岁月使伟大的母爱 ——

    树立起一展高扬的征帆!

    望儿山,一位“慈母盼儿归”的形象,

    长久的伫立在辽宁营口南部的望儿山上,

    望儿山,一曲母爱的颂歌在人间长久地流传;

    望儿山,悠悠一腔慈母怨,

    母亲化作青山立海边!

 

 

    晤对望儿山,

    望眼欲穿的是那山上的望儿塔,

    伟大的母亲形象不倒,

    母亲坚固的身躯屹立挺拔,

    那持久遥盼的目光还在,

    小路延伸,向着远方……

 

    慈母盼儿归的故事,

    期盼就是默默地等待,

    等待的是母爱承天下,

    等待的是恩情深似海,

    路就是——我们十三亿中华儿女,

    向你膜拜强劲的步伐……

    啊,望儿山,

    你是我们华夏儿女心中永存不朽的丰碑!

    啊,望儿山,

    你是我们龙的传人情感世界里的珠穆朗玛峰!

 

 


   《望儿山的传说》: 光彩照人的“慈母盼儿归”的故事——,“ 母亲是伟大的!”母爱的无私,博大与神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孝的践行——孝敬长辈、忠君为民的统一与游离;孝的弘扬——“极端之举”与“回归自然”的选择. 在营口市熊岳镇有座全国闻名的风景名胜望儿山。几百年来慈母盼儿归传说成为中华民族母爱的传统美德。1995年2月,营口市旅游局根据有识之士关于举办民俗节日"母亲节"的构想和营口市领导的意见,召开多次论证会,一致认为利用旅游资源和民众心里举办"母亲节"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两个文明的有力举措。

 

    1995年5月6-11日,中国辽宁——营口市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望儿山母亲节"。节日的主题是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题名的全国第一家慈母馆对中外游客开放。同时,省政协主席孙奇和市领导李洪彦、韩中贵、许卫国等出席了开幕式——举办拜母仪式,文艺演出,经贸洽谈会,营口市妇联表彰百名好母亲活动。首届望儿山母亲节共接到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友好人士发来的贺电20份,接待旅游者15万多人次。在母亲节期间,共签订投资意向2,100万美元。香港《大公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辽宁日报》海外版和《投资参考》 杂志等播发了营口市举办首届望儿山母亲节的消息。营口市首届望儿山母亲节,既加快了旅游事业的发展,又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欢乐、敬老、 民俗活动、文艺活动、灯展活动、和谐的社会氛围。

    此次“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活动给当代人许多有益的启示。望儿山的传说曾经影响了多少代人,今后还将继续影响这里的子孙后代,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奋斗不息.母爱,是永恒的爱,同时,母爱教育有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


    望儿山文化古为今用 打造营口特色名城

    望儿山是位于辽宁营口南部熊岳的一座名山,山峰陡立,拔地而起,山顶有一座青砖塔。远远望去,象是一位母亲伫立山头日夜守望大海,盼望远方的儿子归来……望儿山文化,是具有中国悠久历史演化而成的体现东方文明的母爱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出来的巨大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道德中心的倾向,这种道德中心倾向,使得中国成为礼仪之邦,也使中华民族成为有强烈道德意识的民族。望儿山文化可以称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望儿山传说是中国古代“慈母盼儿归”的伦理道德行为的故事。望儿山文化的内涵,在伴随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和特定的外延,渐次积淀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的本义,是以“我爱祖国、我爱母亲、我爱家乡”为主题的游园盛会,这种的基本社会道德,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辽宁省营口市是中国第一个以文物古迹——望儿山“母亲节”命名的旅游城市,望儿山文化与营口有极深的渊源。史料记载,营口熊岳望儿山传说最早叫望天车山、又叫熊山,辽代称熊岳山,清初称望海山,大约在康熙以后才叫望儿山。山上有藏式小砖塔一座,远看似花瓶,为明末或清初所建。“望儿山高”是熊岳八景之一。有关于望儿山的传说众有分层:有人述,传说1000多年前,辽宁南部芦州(也就是现在辽宁营口熊岳)的一座山下,有一位名叫贤娘的渔家妇女,依照丈夫遗愿,艰难育儿教儿苦读,希望他长大后积极进取,济世济民。贤娘的儿子王融十年寒窗满腹经纶,进京赴试一举夺魁。然而,正直的王融为民请命,触怒了当朝皇帝,被打入大牢,与母亲音信隔绝。自从儿子走后,贤娘每日登山望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化作了一座石人立于山巅。还有人说,熊岳附近有一读书人,因乘船过海去山东赶考。不幸遇大风,葬身鱼腹。其母思子心切,爬到山上日夜盼望,总不见儿子归来,最后死在山顶。山上的砖塔即为这位慈母的化身,望儿山亦由此得名。到了后人退休老者袁作华又有新版望儿山传说问世:


    说的是老母望儿化作岩石,其实儿子并未罹难,他被郑成功官船救起并效命麾下;协助郑成功治理台湾,后因思念母亲,常抱当年救命之橹登上临海之崖遥望家乡慈母,一天不慎被船桨绊倒,落崖身亡,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一孝顺清官,将其落海身亡的山崖命名为望母崖。辽南有个望儿山,台湾有个望母崖,遥相呼应。此故事更让人想起母子情深盼骨肉团圆之意,寓意深刻。望儿山,望儿山。望儿山吸引了多少孝敬儿女到这里朝圣拜母,有多少游人雅士到这里寻幽探古,望儿山给人们留下多少感怀,多少思念,多少挂牵……诚如诗人石壁题诗所云——

    悬崖绝壁望儿山,挺拔高耸入云端;


    山下洒满慈母泪,望儿故事代代传。
 


    总而言之,望儿山是相传在很早以前,就有这个美丽凄婉的传说。山后东侧还有一大石梁,因岩石风化,中间形成一弧形石孔,窿然如桥状,称为“仙人桥”,明《全辽志》有记载。据官方献记载:最早的《盖平县志》中康熙二十三年印本称王小儿山,宣统元年手抄本称王小人山、也称望儿山,民国十九印本称望儿山1,从此一直称作望儿山。望儿山历代归盖平县、盖县、盖州市熊岳望儿山村管辖,现由营口市鲅鱼圈经济开发区熊岳望儿山风景管理处管理.可见这方水土已行孝之道昌行,孝子层出不穷,从此望儿山这个山名就一直沿用到今。古有“熊岳八景”,最为出名的就属“望儿山高”之首。“慈母盼儿归”的故事早有流传,慈母的事迹在辽剧《望儿山》【1】、彩色水墨连环画《望儿山的传说》(著名连环画家-赵书全)【2】、散文集《望儿山·多瑙河·紫禁城》(作家、学者、翻译家——郑恩波)【3】等文艺文学作品中都有记载。在辽剧《望儿山》中描述道:“望儿山,望儿山,凄风苦雨任摧残。悠悠一腔慈母怨,化作青山立海边!”是啊,千百年来,一位慈母盼儿归的形象长久的伫立在辽宁南部的望儿山上,一曲母爱的颂歌在人间长久地流传.散文集《望儿山·多瑙河·紫禁城》这部诗集中《情系望儿山》一文体现了作者的“乡愁”,不仅大大提高了望儿山故事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位,也使得慈母盼儿归的故事走向全国.望儿山是中国辽南名山,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望儿山位于古城熊岳2公里处,在碧绿如海的苹果园中拔地而起,孤峰陡立,高82米,海拔高106米。山顶有一藏式青砖塔,建于明末清初,远看如一位老妇伫立山头,日夜眺望大海,盼望远行的儿子归来。望儿山就以这催人泪下美丽动人的慈母盼儿归的传说而得名,是以母爱为主题而命名的天下独有之山。中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母亲节即诞生于此。

    望儿山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于1992年7月,1993年5月向游人开放,现在已经成为国家AAA级旅游区,辽宁省省级风景名胜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个园区占地面积1.08平方公里。景区内有慈母像、步母石、哺乳轩、望儿塔、报母泉、母恩池、念母寺、仙人桥、望儿山庄、母子桥、母爱世界、风范园、礼园等10余处以母爱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它们与望儿山古老的自然景观融于一体。近年修建的慈母馆是我国唯一的母亲纪念馆,每年来自海内外的拜母者络绎不绝。母爱世界亦为我国目前唯一展现古今中外伟大母爱的庞大雕塑群。雕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每年5月,正当果花盛开时节,以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为主旋律的中国第一个母亲节--营口望儿山母亲节都在这里如期举办。母亲节倡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吸引众多炎黄子孙来此表达思母、忆母、爱母及报效祖国之情。母亲节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亲善,和谐和的社会氛围,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国家领导人陈慕华、张爱萍、黄华以及现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李贵鲜、白立忱曾亲临参加并题词,对营口望儿山母亲节给予充分肯定。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望儿山文化具有深远历史意义,近年,营口对望儿山母亲节文化的重视日益明显,国内国外都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中华传统的望儿山文化,望儿山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尊母、爱母、敬母是我们引以为荣的中华传统美德。营口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有组织的母亲节即诞生的城市,作为一个从古到今都以“尊母、爱母、敬母”闻名的地区,有如此优越的天时、地利,更应该发挥其优势与特质,精心打造这个靓丽的品牌,让它熠熠闪光,眩人眼目。


【1】: 辽南戏改称“辽剧”。由此,辽宁也有了自己的代表性剧种。辽剧《望儿山》由我省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改编,描写了“贤娘”教育“融儿”苦读寒窗,“融儿”不负母望,进京赶考中第后,在皇上面试时,因直谏犯上而被打入大牢,从此一去不归,“贤娘”盼儿不归成化石的故事。全剧六场,较好地继承了辽南戏皮影和二人转的唱腔传统。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2001年10月18日辽剧《望儿山》参加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荣获银奖.

 


【2】: 赵书全,1943年生,1963年毕业于吉林省白城地区艺术专科美术专业。1965年应征入伍,从事美术创作。1968年同著名军旅画家柳青、王文里及李林祥等一起绘制了连环画《公字的凯歌》,随后又相继自绘了连环画《江上的战斗》、《李白》、《风雨布良山》、《沉冤记》、《内当家》、《荷花》等作品。赵书全现为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2001年其国画“武夷山”被国家人事部书画资格审定委员会评为金奖。国画“企盼”被吴道子艺术馆收藏,并收入《当代中国名人名家书画集》。近来又绘制了中国画10米长卷《水浒人物》,为纪念四平战役60周年,他绘制了中国画5米长卷《英雄的赞歌》,为此,吉林日报刊发了《老兵挥毫赞英雄》的文章,配发了“英雄的赞歌”作品。
赵书全为日本、美国友好人士画的水墨肖像画受到广泛好评。
【3】: 郑恩波,笔名:红山鹰, 男, 1939出生,满族,辽宁盖州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俄罗斯语言和文学专业,1967年又毕业于地拉那大学历史语文系阿语言文学专业,1982年作为进修学者毕业于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大学哲学系南文学专业,历任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人民日报》国际部记者、翻译,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副处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文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欧美同学会理事、东欧分会副会长,刘绍棠乡土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来自南斯拉夫的报告》,专著《二十世纪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文学史》,长篇传记文学《刘绍棠传》、《安得里奇传》,译著《阿果里诗集》[阿尔巴尼亚],长篇小说《重新站起来》[阿尔巴尼亚]、《亡军的将领》[阿尔巴尼亚],《婚礼》[南斯拉夫],主编《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中国名著诞生记》、《刘绍棠与运河乡土文学》等。 
专著《阿尔巴尼亚文学史》(《东欧文学史》之一部分)获全国第一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二等奖、《南斯拉夫当代文学》获中国首届满族文学奖佳作奖,散文集《望儿山·多瑙河·紫禁城》获中国第二届满族文学奖佳作奖 。

相关资讯

文化百科论坛

拿起笔写下,你知道的民俗故事吧!也许你读了许多书,走访了许多地方,了解了许多民风民俗,也许你只 是对某个民俗故事一知半解,没关系,加入我们会让你更加了解各地的民俗,发现世界的奇妙!

你来评论吧!
称  呼:
内  容:

政府网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现代农业博览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