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下河遗址
白水下河遗址发现于1988年的全省文物普查,隶属于白水县雷村乡下河村。经初步调查和试掘,初步认定下河西遗址面积在150万平方米,确认75座属于五六千年前仰韶时代和龙山时代的房址。
白水下河遗址处于联系关中、陕北、晋中等地的地理位置。附近有白水河经过,优越的自然环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蕴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由于遗址受到不法分子的盗掘,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的较为详细的考古调查和试掘工作。获得了大量的仰韶、龙山时代材料,其中尤以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遗存包括各类遗迹,如房址、灰坑、陶窑等;还有了各式陶器,如尖底瓶、钵、盆、罐等仰韶时期陶器,单把鬲、三足瓮、折肩罐、斝、盉、大口尊等客省庄二期文化陶器;以及一部分磨制精美的石器、骨器。 通过分析研究,白水下河遗址仰韶时期遗存应为庙底沟文化;而龙山时期遗存与客省庄文化存在较多的共同之处,属于客省庄文化范畴,其年代约处于客省庄文化的早期。白水下河遗址发现的瓮棺葬、三足瓮等为客省庄文化的研究补充了新材料。同时这些因素也为我们研究客省庄文化与晋中地区杏花四期遗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关资讯